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齊泰公路路基土方完成95% 最後一條斷頭路被打通
2008-11-09 15:06:0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淥 狄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9日訊 今年5月初開始建設的齊泰高速公路上,響徹原野的馬達聲、機械聲打破了松嫩平原的沈寂。截至10月上旬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4億元,150萬立方米特殊路基下處理施工已全部完成,路基土方完成量佔總量的95%,嫩江特大橋鑽孔樁、承臺、墩臺柱等下部結構施工已全部完成,主跨上部箱梁施工已全部展開,大橋主體結構已壯觀地矗立在嫩江江面中。

  齊泰高速公路位於我省西部松嫩平原,穿越齊齊哈爾市兩區一縣,跨越嫩江,南連吉林,西通內蒙古。路線起點於齊齊哈爾市東出口,終點於泰來縣南黑吉兩省交界處,全長144.9公裡,橋梁17座。其中嫩江特大橋全長1432.52米,概算總投資2.38億元,預計2010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打通我省最後一條國道『斷頭路『,屆時我省西、北部地區的進京裡程可縮短近400公裡。

  記者了解到,齊泰公路在建設中存在三大難題,一是沿線多為粉砂土填築材料,施工作業難度大,路基封層、包邊必須采取相應技術措施;二是項目地處紮龍濕地邊緣,濕地處理深度大、裡程長,對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嫩江特大橋地質條件差,鑽孔樁共計276根,鑽深最長達90米,基礎施工對工期提出巨大挑戰。

  齊泰公路建設指揮部指揮田林告訴記者,針對下處理深度大、裡程長的難題,指揮部打破常規,搶抓2007年秋末冬初葦塘段水位下降的有利施工季節,對濕地下處理路段進行施工。為此指揮部周密部署,並深入涉及佔地的群眾家中逐戶進行講解宣傳,贏得了理解和支持,同時探索總結了長年積水葦塘段破冰、圍堰、抽水、挖除、回填、備料預壓的施工方法。針對砂性土松散,運輸、碾壓困難的難題,指揮部通過試驗摸索攻克了粉砂土施工難題。沿線包邊粘土嚴重缺乏,施工人員就采用棄土包邊的方案,本樁利用和本標段調配相結合,滿足路基包邊需要。在嫩江河灘地路基填築段,引入吹砂填築路基工藝,使橋頭高填方路基穩定得到保障。在主墩施工中,采取圍堰外投絲籠加固、打入鋼管等方式,防止江水對主島的衝刷,通過井點降水工藝,保證基坑乾燥,解決了鋼筋綁紮和模板支立的施工困難。

  為了加強工程的信息化建設,嫩江特大橋安裝了施工遠程實時監控系統,通過網絡傳輸,實現了現場動態視頻信息異地同步傳輸、播放,加強了質量控制。這在我省公路建設領域尚屬首例。田林告訴記者,設置在泰來縣嫩江特大橋施工現場的360度旋轉攝像頭采集的實時數據,經光纖網絡無延時傳輸過來,指揮部工作人員即可在異地同步觀看嫩江特大橋建設現場實況。同時,還可實現遠程監控的控制管理、視頻存儲、抓拍管理、視頻文件檢索及回放等功能。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一系統可通過網絡遠程控制平臺和鏡頭,實現鏡頭自動巡航,確保全方位覆蓋大橋施工現場,實現對不同時期、不同工作重點的全過程監控。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