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0日訊 8年前,哈爾濱市公交行業率先鼓勵國有大公交企業及部分民營企業,采取融資等多種渠道購置空調車上道。市電車總公司運營部部長尹少純介紹,當年空調車一上道就成為哈爾濱街頭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其藍色玻璃窗、軟包坐椅一直成為其區別普通公交車的標志性特征。雖然空調車票價比普通大公交貴一倍———『2元一位』,但空調車的舒適,仍贏得了市民的青睞。在道裡區政府上班的李明威,提起空調大巴仍津津樂道。她說,數九寒天,坐了空調車就像進了『暖屋子』,空調車的出現真正讓市民感受到了公交給人們出行帶來的享受。
據市公交管理處黨群工作部張東介紹,空調車的投用對哈爾濱市公交事業發展帶來質的提昇,它終結了市民乘坐公交『大篷車』冬天冷、夏天熱的年代,更讓市民出行品質和全市公交硬件設施提檔昇級。據介紹,全市空調車發展鼎盛時期,空調車一度達到400餘臺,覆蓋13條公交線路。市汽車總公司的2路、14路、5路、6路、13路,市電車總公司的101路、102路、103路、104路、107路、109路等線路均有空調車跑遍哈爾濱市大街小巷。
風光不再僅剩22臺
然而,伴著空調車車體老化、服務質價不符、車廂溫度不達標等問題的出現,市民漸漸對空調車失去了信心。6路、107路、103路等空調線路,屢屢被乘客投訴。
受此影響,2004年以來,空調車的日子開始不好過。據5路車隊的郭書記介紹,偏遠線路的空調車,除了在早晚高峰期間能滿載乘客之外,平峰期幾乎就是空駛。而一臺空調車每天拉足600元至700元纔能平賬,事實上車隊放出一臺空調車每天就要比普客車賠掉100多元。車隊前年報廢20多臺空調車時,算算賬,每臺車投入的50餘萬購車錢都沒拉出來。
跟5路車隊一樣,全市其他十餘條空調車線路,在近兩三年內,相繼借著車輛更新、報廢的機會,全部把空調車改成了20萬元至30萬元價位的普通客車。
據記者調查,全市原有的13條空調線路400餘臺空調車中,如今只剩下14路的22臺空調車仍在運營。14路車隊隊長馮志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不是線路缺車,擔心運力出現緊張、老百姓坐不上車,車隊早把22臺空調大巴拿下了。』他說,當年全市上馬的空調車基本是丹東黃海豪華大客,此車型采用的是柴油發動機,每臺車比普通客車要多耗油15%。
馮志偉說,受哈市經濟條件、居民收入低等客觀因素影響,空調車的2元票價一直以來也成為阻礙市民坐空調車的攔路虎。在過去的調查中發現,哈市空調車空載率平均高達40%至60%,賠本賺吆喝直接導致全市空調大巴歷經8年之後,跑進了『死胡同』。
各界為空調大巴出謀劃策
面對哈爾濱市空調大巴出現的窘況,市汽車總公司運營部部長劉柱民說,作為三十餘年從事公交事業的老人,他很不願看到這一現狀。然而賠本買賣誰也不會去做,空調車『退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在南方一些城市,如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空調公交車佔有率已達到了公交車數量的80%以上。一些本市市民也希望哈市仍能大力發展空調公交車,並為此出謀劃策。
市民胡靜之認為,如果空調車跑好了,還是有特定的市場。她說,我們的空調線路不妨借鑒其他城市做法,對空調車實行季節性浮動票價。針對哈爾濱市氣候特點,公交企業可嘗試把4月、5月、6月、8月、9月、10月份的2元票價降為1元。這樣會吸引來大量乘客,空調車空載率也會大大降低。
據記者調查,今年10月起,杭州市把189條空調公交車線路實行季節性降價。每年的3月、4月、10月、11月空調車不開空調時,降價收費。而早在1999年,沈陽市客運集團就實施了這一做法。目前,我國的其他城市也已經設了公交車空調月度開放的時間表,例如福州市公交車的空調開放時間為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
黑龍江省城市客運交通協會會長杜躍進則認為,公共交通是一項公益事業,為滿足更多人群的出行需要,政府應加大政策性扶持與資金投入。他說,杭州市空調車票價調整的舉措,直接為200萬市民節省出行支出9732萬元,這一部分資金來源絕大多數來自政府補貼。而常州、南京、深圳、北京等地,每年政府對公交的補貼從幾個億到十幾個億不等。然而,哈爾濱市對公交投入每年只有幾千萬。這些資金對於4000多臺公交車輛和120多條公交線路來說,確實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