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3日訊 今天出版的《黑龍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省始終堅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全部工作的主線,有力地推動了改革、文化事業的發展。但是,思想觀念落後、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狀況和形式主義的問題還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文化事業的整體改革運行中,思想僵化、觀望攀比的現象還非常嚴重。我們的思想解放程度還遠遠不夠,無論是與周邊兄弟省份相比,還是同國內發達的省份相比,特別是與全省廣大乾部群眾對於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的迫切要求和願望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堅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真正樹立起黑龍江省自主創新的文化品牌,把黑龍江省民族文化產品推向更高的層次,真正實現大發展和大繁榮。
一、要進一步拓展宣傳文化工作的改革
近年來,黑龍江省文化產業在國內國際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觀,但文化作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昇。為此,要著力提高對內對外宣傳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以塑造文化精品為依托,努力形成與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黑龍江省面臨的重大戰略機遇和良好發展優勢相適應的輿論和文化氛圍。
要圍繞提昇『實力、活力、競爭力』,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要整合力量,加強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研究,把各部門的改制、區域傳媒事業的發展、宣傳單位之間的結構調整等重大改革事項做好。幫助廣大宣傳戰線上的乾部群眾正確分析形勢任務、正確對待改革中的利益得失,破解難題,化解矛盾,引導熱點。
要加強文化基礎建設,構建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各級領導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經濟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這項工作,從經濟發展和『文化搭臺、企業唱戲』的角度,著力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融文化、經濟、政治、社會於一體的綜合文化場館,使全省各地都有包括博物館、圖書館、大型劇場、音樂廳等在內的綜合性文化中心、宣傳中心;鄉鄉都有文化站,並配以專業的具有事業編制的文化工作人員。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並分階段完成全省農村書屋全覆蓋。
二、要改革創新,整合黑龍江省各高校中的藝術教育
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離不開雄厚的專業人纔支橕。而專業人纔的培養,又離不開專業的藝術院校。縱觀黑龍江省文化事業發展的軌跡,每當文化事業高潮的出現,都是由一大批社會專業人纔和學校培養出的專業人纔作為基礎的。建國前哈爾濱被稱為『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音樂城』,這是由於當時哈市有著三所專業的音樂學校,兩所專業的美術學校和大批僑民組成的樂團、歌劇團。在當時以俄羅斯為主導的各類學校辦學中,音樂課、美術課是所有學校必須開設的課程之一。此外,社會上各種業餘文化學校、文化班,個人設立的各種樂器專修班等,層出不窮。大批量的藝術人纔得以有效培養。由於這種文化大氛圍、大環境的直接影響,使得哈爾濱的文化名揚海外。建國後,『哈夏音樂會』的創辦,也是由於當時哈爾濱市領導審時度勢,在國內率先成立了專業藝術院校即『哈爾濱藝術學院』,加之一大批外來專業人纔來到哈爾濱而得以順利開展。『哈夏音樂會』這一獨特的文化『名片』由於其檔次和規模都位於當時國內的先進行列,由此招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帶動了整個城市全方面的發展,提昇了經濟建設的增長率。
三、建立有效機制,解決藝術人纔外流問題
人纔是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人纔的外流是制約黑龍江省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瓶頸。一段時間以來,文化人纔外流的現象在黑龍江省非常嚴重,據不完全統計,黑龍江省副高職以上的人員有1/10在外地工作,目前,留在黑龍江省的著名藝術人纔不安心工作的現象也很嚴重。沒有建立有效的用人機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黑龍江省在引進人纔、留住人纔、尊重人纔等方面出臺過很多規章制度,但在運行過程中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和牽制。首先是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整體狀況不均衡,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差別日趨嚴重,同樣級別的工作得不到相同的回報。省內小城市的人纔湧入大城市,大城市的人纔大量流入國內一些發達地區。其次,黑龍江省的各級領導對人纔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於加強。在生活、工作、科研等方面應給予較好的關心照顧,提供相應的條件,特別是在一些藝術人纔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資金、設施等投入的力度還需加大。為此,黑龍江省應盡快出臺切實可行的人纔管理辦法,建立起有效的動態機制,徹底解決藝術人纔外流問題,為推動黑龍江省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我們還應抓住有利時機,打造現代出版工程、網絡建設工程、數字報業工程、藝術精品創作工程、文化旅游工程,實現黑龍江省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黑河學院副院長 宋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