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連續獲得大獎 精品力作擎起黑龍江文學之旗
2008-11-13 16:11:1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話劇《秋天的二人轉》劇照。

  東北網11月13日訊 黑龍江地域遼闊,風光旖旎,物產豐富,民族眾多,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具有獨特歷史特點,和現代文學一脈相承的特色文學。

  特別是近年來,黑龍江省作家的文學創作成績斐然,屢獲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大獎。在十月末揭曉的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選結果中,黑龍江省作家遲子建憑借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獲得了這一中國長篇小說的最權威獎項,不但為黑龍江文學爭得了榮譽,她本人亦成為有史以來惟一一位獲此殊榮的東北三省作家。回顧黑龍江文學的發展歷程,盤點歷年來湧現的精品力作和取得的輝煌成績,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黑龍江這座文化富礦。

  東北作家群 歷史的明珠熠熠生輝

  省作協主席李曙光介紹說,從遼、金時期到清代初期的數百年間,黑土地就有了帝王詩人耶律倍、完顏亮的《木牌題詩》、《念奴嬌》,這是中原文化與北疆文化交融的產物。而趙佶和吳兆騫、方拱乾及其《感懷詩》、《秋茄集》、《寧古塔雜詩》,則是流人文學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這時期文學史稱流人文學崛起時期,為黑土地展現出了文學的曙光。

  東北淪陷時期出現的救亡文學與進步文學的形成,在全國產生了影響。最有影響的是以蕭紅為代表的東北作家群,創作了大量的反映社會底層人物命運和向世俗掙紮、吶喊的文學作品。《呼蘭河傳》、《生死場》、《八月的鄉村》、《端陽節》、《山區收購站》、《口供》、《勝利》、《四年間》、《兩家船》、《落霧時節》、《當》、《白滕花》、《高尚人的哲學》等在大眾中廣為傳讀。蕭紅、蕭軍、駱賓基、白朗、關沫南、支援、姜椿芳等作家引起國內人們的重視。至今蕭紅本人及其作品仍然是國內外專家競相研究的重要課題。

  話劇《風刮卜奎》劇照。

  六十年代享譽全國的黑龍江文學

  東北解放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是黑龍江省文學創作的輝煌時期,特別是1945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黑龍江發生巨大變革,也是黑龍江的文學發展高峰期。塞克、舒群、蕭軍、羅峰、白朗、達秋、金人等相繼回到黑龍江,延澤民、方行、顏一煙、公木、魯琪、馬加等也從延安等地來到黑龍江,他們一起開創了黑龍江文學的大繁榮。曲波、周立波、草明、馬加、叢深、烏·白辛、魯琪、巴波、嚴辰、沙鷗、方行、吳越等作家創作的《林海雪原》、《暴風驟雨》、《原動力》、《江山村十日》、《徐秋影案件》、《千萬不要忘記》、《冰山上的來客》、《爐》、《河燈》、《辰星集》、《尋人記》、《淚的花環》、《血染著我們的姓名》等作品享譽全國。

  十萬轉業官兵奔赴北大荒,慷慨悲壯的生活造就了林予、林青、平青、梁南、王忠瑜、符宗濤、鄭加真等一批以反映北大荒開發生活為主的作家和作品,與此同時,產生了韓統良、呂中山、郭先紅、屈興岐等一批工人作家和梁南、王書懷、劉暢園、赤葉、中流、林子等詩人,他(她)們的作品膾炙人口。隨著全國各地的大批知青到黑龍江上山下鄉,形成了北大荒知青文學群。梁曉聲、張抗抗、肖復興、陸星兒、陳可雄、蔣巍、賈宏圖等作家的小說和報告文學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與此同時,一批本土作家茁壯成長,影響較大的有阿成、遲子建、王立純、常新港、孫少山、王左泓、韓乃寅、陳玉謙、曲曉平、張雅文、李琦、周樹山、龐壯國、葛均義、全勇先、老屯、張愛華、徐景輝、王鴻達、徐岩等。

  

  電視劇《插樹嶺》劇照。

  新時期作品攬金奪銀俏銷市場

  進入新時期黑龍江省文學創作活動充滿活力,碩果累累。自國家設立優秀短篇小說獎之後,就有錦雲、王毅的《笨人王老大》,張抗抗的《夏》、《淡淡的雲霧》,張林的《你是共產黨員嗎》,孫少山的《八百米深處》,阿成的《年關六賦》,王風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獲此獎項;自國家設立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之後,就有程樹榛的《勵精圖治》、蔣巍、賈宏圖的《大西洋此岸和彼岸》、賈宏圖的《她在叢中笑》、《大森林的回聲》,蔣巍的《在大時代的彎弓上》、《人生環行道》獲此獎項;在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詩歌獎評選中,林子的《給他》獲獎。

  在全國文學大獎規定為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少數民族『駿馬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以後,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獲茅盾文學獎,黑龍江省在此獎項上實現了零的突破。張抗抗的《張抗抗散文集》、阿成的《趙一曼女士》、遲子建的《霧月牛欄》、《清水洗塵》、《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分別獲得魯迅文學獎。而遲子建三獲魯迅文學獎堪稱全國第一人。常新港的《獨船》、《青春的荒草地》、《陳土的六根頭發》,包鐵軍的《黑焰》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關沫南的《紫花與紅葉》、關守中的《帶槍的新娘》、中流的《愛的花苞》、《愛的微笑》分別獲得全國少數民族『駿馬獎』。

  黑龍江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也為數不少,有王忠瑜的《趙尚志》,王治普的《女大十八變》,賈宏圖的《燃燒的雪花》,修來榮的《陳龍傳》,龍秀梅的《燃燒的燭光》,韓乃寅的《破天荒》,楊利民的《特殊故事》、《鐵人軼事》、《地質師》,陳玉謙、曲曉平的《蛙鳴》、《插樹嶺》等。

  此外,遲子建還獲澳大利亞的『懸念句子文學獎』,是我國第二位榮獲此殊榮的作家。

  這些作品不僅獲了獎,而且很受讀者歡迎。有的圖書三四次印刷已七八萬餘冊,至今求者不斷。有的影視劇多臺多次播出仍受好評。

  話劇《地質師》劇照。

  文學與影視『聯姻』 成績斐然

  在各種文化載體互相交替、互相包容的今天,許多文學作品被不斷搬上銀屏,送給觀眾,產生了互相深化的效果。王忠瑜、張雅文、楊寶琛、鮑十、王立純、陳玉謙、王左泓、全勇先、韓乃寅、龍秀梅、誠然、王洪彬、劉邦厚、唐?的作品被搬上銀屏,擴大了對社會的影響。

  在我們的文學創作隊伍中,有的作家將影視文學的創作作為自己文學創作的另一只筆,成果斐然。被專家們稱作黑龍江警官作家群的作家們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有共同的稱呼是人民警察,而各自又有本職工作。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創作。他們是程琳、蘭景林、徐岩、陳春山、朱維堅、艾明波、尹成、陳潔、王明義。他們的影視作品《千鈞一發》、《一針見血》、《警中警》等來自於他們的工作、生活,無不驚心動魄、跌宕起伏,深受觀眾的喜愛。

李曙光說,目前,黑龍江省作協擁有2525位省作家協會會員,149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36位簽約作家,4位專業作家,還有一批老當益壯仍然筆耕不輟的老作家。只要我們深入挖掘黑龍江歷史文化資源,深入觀察,認真思索,潛心創作,一定會讓這塊黑土地結出更加絢爛和豐厚的文學碩果。

  

  近五年黑龍江省文學創作獲獎統計

  一、獲全國文學大獎的有:

  茅盾文學獎

  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獲魯迅文學獎

  遲子建的《霧月牛欄》、阿成的《趙一曼女士》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遲子建的《清水洗塵》、張抗抗的《張抗抗散文集》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遲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修來榮的長篇紀實文學《陳龍傳》;陳玉謙、曲曉平的長篇小說《蛙鳴》;楊利民的話劇《特殊故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陳玉謙、曲曉平編劇的《插樹嶺》(電視劇)獲全國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特等獎。

  全國少數民族『駿馬獎』

  中流的散文集《愛的微笑》。

  兒童文學獎

  常新港的長篇小說《男孩無羈,女孩不哭》獲第六屆全國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長篇小說《一只狗和他的城市》獲2004年度冰心兒童文學獎,長篇小說《陳土的六根頭發》獲第六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包鐵軍的長篇小說《黑焰》獲第七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全國曹禺劇作獎

  楊利民的《地質師》。張明媛的《風刮卜奎》。

  二、獲國際獎項的有:

  遲子建獲澳大利亞、愛爾蘭、中國共同舉辦的『懸念句子文學獎』,成為中國獲此殊榮的第二位作家。

  三、獲省部級獎(未含省文藝大獎)的有:

  韓乃寅的長篇小說《歲月》分別獲丁玲文學獎一等獎、中國圖書獎;他的長篇小說《城府》獲全國首屆反腐倡廉文學獎;

  張抗抗的長篇小說《作女》獲中國女性文學獎;

  張抗抗的小說《芝麻》獲全國第12屆中國人口文學金獎,王鴻達的小說《方莊行動》獲銀獎;

  阿成的《歸鄉》獲公安部金盾優秀小說獎;

  楊利民的話劇《秋天的二人轉》獲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編劇獎;

  在第12屆『中國鐵人文學獎』評比中,大慶選送的作品中有7部獲獎,位居全國石油企業榜首。

  孫少山的散文《陽光與礦工》獲第18屆『中國產業經濟好新聞』三等獎;

  朱維堅的《黑白道2》獲第九屆金盾文學獎一等獎。

  張雅文的《生命的吶喊》獲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四、獲全國重要文學期刊獎的有:

  2003年,葛均義的長篇小說《浮世》獲得首屆《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

  遲子建的小說《一匹馬二個人》被中國小說學會評選為2003年度最佳短篇小說,她本人獲《小說選刊》評選的『新世紀十大小說家』稱號。

  阿成的《一個人與一座城市》獲2003年中國紀錄協會學術獎中的長紀錄片一等獎。

  遲子建的中篇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阿成的《丙戍六十年祭》、徐岩的短篇小說《河套》均獲十二屆小說月報百花獎。

  2007年,遲子建的短篇小說《野炊圖》獲小說選刊十佳小說、中篇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獲北方文學中篇小說日報獎。

  王立純的中篇小說《甜菜進行曲》在全國珠島杯文學院作家作品大賽中榮獲最高獎項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遲子建的小說《零作坊》獲福建的中篇小說獎。

  王左泓的短篇小說《永遠的約定》獲首屆『小說擂臺賽』銀獎。

  李琦獲首屆中國西柏坡端陽詩會一等獎、茶花杯詩歌獎。

  劉醒東的報告文學《鳥矙明天》獲『中國世紀大采風』金獎。

  忽培元的長篇傳記《耕耘人生——木刻家修軍評傳》、張雅文的中篇報告文學《4萬:4百萬的牽掛》、趙國春的短篇報告文學《北大荒的『管天人』》獲第三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

  遲子建的小說《第三地晚餐》獲首屆小說雙年獎。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