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3日訊 記者:黑龍江省文學創作近年來成果豐碩,僅2007年就創作出版長篇小說40多部,小說集28部,散文隨筆集80部,詩集60部,且很多作品獲得國家級獎項。省作協在其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李曙光:首先說專業作家,我們去年組織了很多采風活動和各種各樣的文學活動,盡量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創作土壤。今年,我們建立了黑龍江省作家網站,搭建起作家、作者與讀者的交流平臺。此外,我們在省內各大書店建立了本土作家專櫃,推出黑龍江省作家的新作品,擴大了黑土作家群的影響力。我們還將建立黑龍江現代文學館,展示黑土作家創作成果,同時編輯出版作家辭典。
根據省委領導提出的挖掘黑龍江省歷史文化遺產的指示,我們向省新聞出版局報送了十部小說,參加省新聞出版局的『歷史文化系列叢書(文學卷)的立項。同時,我們還組織了文化歷史題材的作品創作,進行了歷史題材創作的統計申報工作,立項出版黑龍江省文化歷史資源叢書(文學卷)。
再說群眾性文學創作活動。一是開展了以『和諧家庭建設』為主題的征文活動;二是組織省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獎評選,有32件作品獲獎;三是主辦第五屆全省中小學生『感覺與發現』作文大賽,征得6000份參賽作品,共評出一等獎32篇,二等獎90篇,三等獎270篇;四是推薦申報全國重點創作扶持作品,經中國作協批准,盧國成的《黃鍾不棄》和呂中山的《兵工廠長》兩部作品獲得重點扶持。
2008年是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成立五十周年,我們不僅要舉辦創作成果展、座談會,對從事文學創作30年以上的作家進行表彰,還要出版黑龍江作協成立50周年文學精品叢書,其中包括小說精選卷、散文精選卷、詩歌精選卷、報告文學精選卷、文學評論精選卷、戲劇精選卷等10卷文學作品。
記者:省作協在文學隊伍建設上有哪些新舉措?
李曙光:2008年我們主要在做幾件事:一是對全省文學隊伍進行調研。摸清文學創作隊伍底數,重新整理專業作家、合同制作家、省級會員文學創作檔案,有針對性地制定培養規劃。
二是發揮對市地、產業作協的引導作用。根據各市地、產業作協的不同特點,發揮他們在創作、隊伍培養方面的優勢。同時根據工作需要,與時俱進,發展新的產業作協,成立省網通作家協會和省金融系統作家協會、煙草系統作家協會等。
三是成立動漫文學創作專業委員會,推動文學作品向動漫產業的轉化。目前我們已使多位動漫文學作家與動漫企業建立聯系。甚至外省(雲南昆明)的動漫作家也將腳本寄給我們,要求與動漫企業建立聯系。
四是搞好第五屆合同制作家的聘任工作。根據創作完成任務情況,按照創作實力,重新聘任合同制作家。在評聘中,要注意梯次建設,發現、培養青年作家,努力建設一支思想作風端正,創作水平高,又有不同年齡梯次結構的合同制作家隊伍。
五是開展活動提高黑龍江省青年作家的文學實力,包括召開青年作家創作座談會、制定黑龍江省培養青年作家政策措施、舉辦青年作家培訓班等。
記者:今後在扶持精品創作、打造具有黑土特色的文學品牌這一目標上,有哪些想法和舉措?
李曙光:我們原定的衝刺『茅盾文學獎』,已由省作協副主席遲子建憑借自己的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達成,實現了『零』的突破。這使黑龍江的文學創作隊伍士氣大振。接下來,省作協將在省委宣傳部指導下,與省新聞出版局共同開展黑龍江歷史文化叢書(文學卷)出版工作。第一批推出王阿成、呂中山等作家創作的《苦難的1909》、《挺進高原》、《金源民間故事》、《白那洽》、《猶太人在哈爾濱》、《大金帝國》、《一個女人和一個城市》、《混血兒》、《逐鹿中原》等新創作的長篇小說。下一步將再確定一些創作題目,立項招標。
同時,我們將加大對黑龍江省著名作家和重點中青年作家作品的宣傳力度,采取作品研討、報刊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推介等宣傳手段,對黑龍江省著名作家的優秀作品進行廣泛宣傳、擴大其知名度,打造黑土作家群,使其文學作品形成明顯的『黑土』標識。
此外,省作協將繼續組織作家參加書市、圖書博覽會,走出去了解圖書市場的發展走向,為黑龍江省作家作品的推出提供更多的機遇。還要加大與中國作協、中宣部文藝局的溝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