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4日訊 十張城市名片濃縮一座城市發展的精華。21日,首屆哈爾濱十大城市名片人民建議有獎征集活動落下帷幕。
此次評選出的十大名片(排名不分先後)為:太陽島風景名勝區、中央大街步行街、哈爾濱防洪勝利紀念塔、龍塔、聖·索菲亞教堂、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包括圍繞冰雪節開展的系列活動)、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哈爾濱啤酒、冬泳。
據悉,首屆哈爾濱十大名片人民建議有獎征集活動是由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市委宣傳部、市城市規劃局、市文化局、市廣播電視局、市旅游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哈爾濱日報、新晚報和黑龍江省完達山制藥廠聯合開展的。征集活動歷時3個多月時間,先後經歷了名片推薦、市民投票、專家評審等階段。
在名片推薦階段,共收到市民來信8855件,短信2205條,參與人數達1萬餘人次,涉及候選名片類別254項。在市民投票階段,共征集市民投票581萬餘張,參與人數高達58.8萬餘人次。
11月3日,經過主辦單位聯評後,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聘請18位省、市相關行業的專家和行業發展領域帶頭人以及活動領導小組成員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結合市民投票情況,對名片推薦階段排名前20位的候選『名片』進行了綜合評審,並現場投票產生了哈爾濱市首屆十大城市名片。
『十大名片』的產生將更好地樹立哈爾濱市城市形象,增強哈爾濱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進一步激發廣大市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哈夏音樂會
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是中國『三大音樂盛會』之一。
『哈夏』始終堅持專業與業餘相結合,嚴肅音樂與通俗音樂相結合,室內演出與廣場演出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實現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承辦主題,已經成為哈爾濱人民的文化節日。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始終秉承著『國際化方向、國家級水平、群眾性參與』的定位,為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哈爾濱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哈洽會
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簡稱哈洽會),是中國政府批准舉辦的大型對外交易會之一。哈洽會自1990年創辦至今,已經連續成功地舉辦了十七屆,已經成為中俄經貿合作著名展會,東北亞地區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
哈洽會累計參會中外客商達130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前17屆哈洽會的總成交額近900億美元。哈洽會使黑龍江省成為國內各省市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對俄經貿合作的重要通道和橋梁,對黑龍江省會展業發展起到帶頭作用。
哈爾濱啤酒
哈爾濱啤酒始於1900年,由俄羅斯商人創建,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啤酒品牌。
經過百年的發展,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國內第五大啤酒釀造企業。在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哈爾濱啤酒集團的旗艦品牌『哈爾濱啤酒』始終保持著純正清爽的口味和乾淨利落的口感,為一代又一代的啤酒愛好者帶來美好的生活享受。如今,『哈爾濱啤酒』已成功延續其經典的口味和出眾的品質,成為國內有口皆碑的中高檔啤酒品牌。
冬泳
冬泳運動是哈爾濱家喻戶曉的一項冬季體育項目,是由俄羅斯僑民按東正教的教規給人授洗禮的習俗演變而來。
哈爾濱冬泳場地設在冰天雪地的松花江江面上,冬季氣溫多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寒風刺骨,因此被稱為『冬泳聖地』。
冰雪節
自1985年哈爾濱首屆冰雪節開始,市政府就把冬泳列入冰雪節的重要項目。通過冰雪節,哈爾濱的冬泳愛好者,向世人展示了不俱嚴寒、挑戰自然、戰勝自我的精神風貌,今天,冬泳已成為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上一道最靚麗的風景。
龍塔
塔高336米,是目前世界第二、亞洲第一高鋼塔。龍塔是黑龍江省綜合性行業中首家通過『三標一體認證』企業,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4A級旅游風景區,是集旅游觀光、餐飲娛樂、無線通訊、環境氣象監測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塔。
龍塔塔體造型設計獨具匠心,其內部的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恐龍展、動感4D影院、孔子學堂、181米雲中漫步驚險環、186米空中飛碟餐廳、190米室外觀光平臺、203米金源文化展、206米祈福殿,每一處都是亮點,每一點都讓龍塔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太陽島
著名的風景旅游避暑勝地和我國目前最大的城市沿江生態區。風景區分為東區、中區、西區,面積為38平方公裡,外圍保護區面積為50平方公裡,總規劃面積為88平方公裡。
2002年太陽島晉昇為國家4A級公園。2003年太陽島地區進行綜合整治改造工程。新增了太陽門、松鼠島、鹿苑等,景區景點從原來的十幾個增加到現在的70個,綠化面積達450萬平方米,年接待游人140萬人次。目前,太陽島風景名勝區正在申報國家5A級景區,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和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中央大街
始建於1898年,初稱『中國大街』。1925年被改稱為『中央大街』,全長1450延長米,寬21.34米。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51棟,匯集了歐洲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17世紀巴洛克式、18世紀折衷主義及現代的多種建築風格,展現了近300年歐洲最具魅力的文化發展史,是國內罕見的一條建築藝術長廊。
中央大街夏季休閑區內設置花壇,冬季休閑區內制作冰雕、冰燈等景觀,體現出旅游、購物、娛樂、休閑的功能。2006年4月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防洪紀念塔
為紀念哈爾濱市人民戰勝『57年特大洪水』於1958年10月1日建成,是目前哈爾濱開埠以來最年輕的一類保護建築。
紀念塔高22.5米。塔上人物形象高舉紅旗,象征著在黨的領導下,以英雄的姿態征服了洪水,正沿著社會主義光明大道奮勇前進。塔基的上下兩層水池,分別標志著1957年和1932年兩次特大洪水的水位。在水池上的塔基上,一根金黃的金屬線標示著『98年特大洪水』的歷史最高水位。現日均接待中外游客十萬人,已成為哈爾濱標志性建築。
始建於1907年3月,原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1932年重建竣工後的聖·索菲亞教堂深受拜佔庭建築風格影響,是近代哈爾濱歐式建築的典型代表。教堂通高53.35米,佔地面積721平方米。1996年,成為第四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今年,聖·索菲亞教堂廣場及周邊地區實施二次綜合改造,該項目總佔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新建建築總面積5000平方米。聖·索菲亞教堂在促進哈爾濱市對外開放、友好往來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冰雪節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是在哈爾濱冰燈游園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第一個以冰雪活動為載體的地方性節慶活動,創辦於1985年,初名為哈爾濱冰雪節。2001年在第17屆冰雪節中提昇為『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它與日本札幌、加拿大魁北克的冬季狂歡節和渥太華的冬樂節齊名,是世界上內容最豐富、氣氛最熱烈、活動時間最長的冬令盛典之一。它已經深入到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有力地推動冰城經濟與社會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