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七臺河因『區』制宜醫療到家 平價藥房進社區
2008-11-14 10:10:5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利民 姜雲龍 朱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4日訊 建市晚、基礎差、醫技低,醫療機構不健全、缺醫少藥,群眾『看病難』成為多年困擾煤城七臺河的一大難題。日前,七臺河市針對煤城特點實施了醫療服務『走進礦區、走進社區、走進農村』行動,使煤城看病難成為了歷史。

  走進礦區,讓礦工看得上病

  七臺河大小煤礦散落在百裡礦區,地處邊遠,多年來因交通不便,礦工看病難。為滿足礦區對衛生保健的需求,全市56家一級以上醫療單位,開展免費義診,定期深入到各礦、段、隊、井口為礦工免費集中體檢,為重點患者登門服務,為礦工家屬免費檢查。針對煤炭行業易發事故的特點,在全市二級以上醫療單位建立急診急救綠色通道。針對煤礦工人生活貧困的實際,在二級以上醫院設立困難礦工『愛心門診』,建立82個『扶貧病房』,對持有貧困證、下崗證、低保證、殘疾證的煤礦工人,免收掛號費、減免50%的門診費、注射費、床費和手術費用。為使病情反復的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實施『出院患者隨訪制度』,實行電話、登門回訪,提出合理診療、用藥方案和飲食起居注意事項,使其早日康復。

  走進社區,讓百姓方便看病

  針對地方實際建立送醫上門通道,將社區居民相對集中的14個活動點作為服務診療點,每天早5時至6時30分為社區居民進行醫療健康服務,將防病治病、用藥、保健等常識用圖板展示,並有專業醫師、專家現場為市民免費診療。著眼弱勢群體無錢看病問題,實行『超市化』醫療服務,將每個醫療服務項目按高、中、低三個收費標准公示,由患者根據經濟承受能力及個人意願自主選擇項目和醫生。同時建立平價藥房,拿出530多種藥品,平均降價30%。為減輕患者負擔,配置了12輛微型面包車,義務接送居住偏遠、行動不便的貧困患者。

  走進農區,讓群眾看得起病

  農村缺醫少藥,小病看不好,大病看不了。針對全市鄉鎮衛生院投入不足、設備落後、醫療水平低的現狀,開展鄉鎮衛生院配套建設,改造鄉鎮衛生院9所,新建4所,裝備基礎設備152臺件。全市77個行政村衛生所達到60至80平方米,配置了預防保健室、診查室、治療室、觀察室、計劃生育室和藥房。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群眾看病難,全市醫療單位采取對口支援辦法,市、縣、區醫院定期派出人員或外請專家搞講座、搞培訓、巡診和會診。實施雙向轉診制度,小病在鄉鎮,大病轉院,康復再轉回鄉鎮,患者平均可節省醫療費二三成。針對每個鄉鎮和邊遠村屯不同情況,建立了由黨員、骨乾為主的29個義務流動診療隊,每月進駐農村一次,同時與群眾建立聯系戶制度,隨叫隨到隨治療,使農民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和『健康顧問』。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