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新技術助推齊泰高速公路建設加速(圖)
2008-11-17 14:09: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邵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齊泰公路施工現場

  東北網11月17日訊 (記者 邵奇) 今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舉全省之力,決戰三年,推進公路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決策,用三年多時間建設高速公路2840公裡。作為全省『三年決戰』第一個開工建設的高速公路項目——齊泰高速公路經過全體公路建設者的不懈努力,建設初期遇到的一個個制約項目進展的問題被解決,一個個技術難題被攻克,全年生產超額完成年度施工計劃任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制約齊泰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的難題主要有三個:一是沿線多為粉砂土填築材料,施工作業難度大,路基封層、包邊必須采取相應技術措施;二是項目地處紮龍濕地邊緣,濕地處理深度大、裡程長,其中有37公裡的施工路段處於長年積水葦塘段,局部地段淤泥層厚達2米,水深在半米以上,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根本無法進入現場施工,更對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提出了高要求;三是嫩江特大橋地質條件差,鑽孔樁共計276根,鑽深最長達90米。


 

冬季葦塘破冰排水
  齊泰項目的建設者創新的理念和精細的管理貫穿工程建設始終,在指揮部的帶領下,生產技術部門全力攻關,超常規措施的實施、優化的施工工藝,讓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針對下處理深度大、裡程長的難題,指揮部打破常規,搶抓2007年秋末冬初葦塘段水位下降的有利施工季節,對濕地下處理路段進行施工。探索出了一套長年積水葦塘段破冰、圍堰、抽水、挖除、回填、備料預壓的有效施工方法。針對砂性土松散,運輸、碾壓困難的難點問題,技術人員通過試驗,摸索總結了粘土包邊、半幅施工、主線便道、渠劃運輸、橫向卸土、十米掛線、機群作業、填前復壓、打井噴淋、小段成型的40字施工方針,攻克了粉砂土施工難題,保證了工程進度。針對沿線包邊粘土嚴重缺乏的難題,技術人員采用利用棄土進行包邊施工的方案,本樁利用和本標段調配相結合,滿足路基施工需要。在嫩江河灘地路基填築段,引入吹砂填築路基工藝,減少了人員設備投入和借土填築對環境的影響,使橋頭高填方路基穩定得到保障。

  針對鑽孔樁地質層發生變化,工程進度受阻的問題,指揮部千方百計想辦法,緊急組織施工單位從國內10多個省份調運大功率回轉鑽機23臺,在每個面積不足400平方米的島面上,擺開6臺鑽機同時施工,孔間距精確保持在2.4米,通過精心組織施工,如期完成了276根鑽孔樁的施工任務。在主墩施工中,采取圍堰絲籠加固、打入鋼管等方式,防止江水對主島的衝刷,通過井點降水工藝,保證基坑乾燥,解決了鋼筋綁紮和模板支立的施工困難,為大橋承臺在汛期來臨之前澆築完成打下了堅實基礎。


 

特殊路基下處理施工
  凝聚著齊泰公路建設者聰明智慧的五項優化工藝和措施,破解了項目建設中的三大難題。衝破了前進中的技術障礙,確保了項目整體推進。目前齊泰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9億5千萬元,原計劃今年完成公路路基土方量的90%,現在已經完成了總量的95%,改建高速公路新增的主線土方和21個通道涵也全都完成,同時備受矚目的嫩江特大橋引橋主體工程已全都完成,主橋的0#、1#、2#塊澆築施工完畢,大橋主體結構已經雄偉地矗立在嫩江江面上。

  齊泰公路建設指揮部指揮田林:『齊泰高速公路建成後,將打通我省最後一條國道上的『斷頭路』,徹底改變嫩江兩岸長期依靠擺渡、浮橋維持交通的局面,屆時黑龍江省西、北部地區進京裡程可縮短200多公裡。』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