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8日訊 日前,農業部按照中央擴大內需促發展精神,緊急安排新增51.5億元農業建設項目投資,用於改善農業生產設施和農民生活條件,其中,30億元用於建設農村沼氣工程。
目前我省農村清潔能源入戶率僅為4%,村屯覆蓋率不到16%,與廣西和四川兩農村能源建設先進省區相比,低了18個百分點。
我省確定2009年為農村沼氣項目推進年,盡管如此,目前我省農村清潔能源入戶率僅為4%,村屯覆蓋率不到16%,與廣西和四川等農村能源建設先進省區相比,分別低了18個百分點;與新農村百鄉千村試點的飲水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相比,通村道路硬化率和飲水工程入戶率均達到62%以上,而清潔能源項目覆蓋率僅為33%,差距很大。
我省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農作物秸稈年產量5600萬噸,畜禽糞便2.2億噸。這些資源大多數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發展農村清潔能源,能夠綜合利用秸稈、人畜糞便和農業生產加工廢棄物,改變村屯『髒、亂、差』面貌,帶動改廚、改廁、改圈、改庭院,加速農村環境淨化、美化;能夠解決因施用化肥農藥導致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農藥殘留等問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望奎縣農民杜文友通過建設『四位一體』(日光溫室、沼氣池、豬捨、廁所)模式,利用沼渣、沼液使農作物產量提高了8%-10%,減少化肥、農藥支出530元,生產的農產品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產品。僅在450平方米的土地上,年實現純效益1.7萬元。
據雙城市在杏山、聯興等鄉鎮進行的對比試驗,施用沼肥可使玉米單產提高6%。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對於我省這樣一個地處高寒,耗能高,能源浪費嚴重的地區,發展農村新型替代能源,更能夠促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如建設一處300戶規模的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每年可節約秸稈燃料800噸,相當於保護林地400多畝,減排二氧化碳54萬立方米、一氧化碳0.6萬立方米和煙塵7.2噸。可以說,不論從我省的省情出發,還是農民的需要看,都是實現生產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等新農村建設目標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場深刻革命。
目前我省農村沼氣已發展到18.4萬戶,每年為農村提供了相當於4.73萬噸煤的高品質清潔能源。推廣省柴節煤爐灶243萬個,節能炕306萬鋪,形成節能能力近274.5萬噸標煤。近年來,我省還組織各地開展了以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重點的鄉村清潔工程示范等,這些節能減排措施有力的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我省農村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有巨大的潛力,我省糧食種植產生5600萬噸秸稈,牲畜養殖產生2萬噸的糞便,如果不合理利用,既浪費又污染。另外,農村還有大量的荒山荒坡和鹽鹼地,可以用來種植非糧能源作物,可見,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的潛力很大。
沼氣作為農村的一項基礎設施,以其日趨成熟的技術和科學實用的模式,實現了『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
沼氣帶給農民新生活
雞西市滴道區滴道河鄉王家村的張永纔沒想到,去年因為建了沼氣池,生活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他對記者說,從前宣傳建沼氣池,都是從如何改善環境,讓農民用上清潔能源這幾個方面,可在他看來,建個沼氣池,可是捧上金缽缽。他給記者算了筆賬:家裡用沼氣燒水做飯,一個月光省煤錢就幾十元。再用沼渣澆黃瓜、芹菜、西紅柿,不僅避蟲害,賣價竟高了不少。粗粗一算,去年沼氣池使他家增收節支的總效益超過了2000元。
和村裡人一樣,他這個沼氣池連著溫室大棚,也是國家補助、自己再添錢建起來的『生態家園』。『一開始,俺們都不願意承包溫室,那時候,村乾部一個勁地來動員,現在大家嘗到了甜頭,今年這棚子種菜俺一下就掙了2萬多。這不,村裡二期溫室正在建著,農民都搶瘋了。』
給農民生活帶來新鮮變化的是新能源的進村入戶。我省自2003年起開始,以『節約、安全、清潔、方便』為原則,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引導農民樹立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的理念,加快調整農村能源消費結構,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為實現農民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全省新農村建設進程做出了新的貢獻。截至6月底,全省新建戶用沼氣池3.1萬戶,集約化養殖場沼氣工程2處,另有15處沼氣工程完成了前期准備。
如今,農村新型能源工程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清潔工程、生態工程、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
寒地沼氣池 也能『新陳代謝』
用沼氣節能、經濟、實用、衛生,方便生活,深受農村老百姓歡迎。但有些地方沼氣工程『閃亮登場』便稍縱即逝,或有的池子建起來不產氣,或有的池子產氣時斷時續,或有的沼氣使用時異味大……這些問題帶來的最後結果,便是沼氣常『斷氣』,或是『睡大覺』。
哈爾濱市松北區對青山鎮勝利村村民劉文和就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煩惱,4個沼氣池,春夏秋冬『氣』量十足,不僅做飯、沼液施肥,而且連自家的7頭牛冬天都住上了地熱的『屋子』……『俺家的沼氣池這麼好用,都是因為這個出料泵。』劉文和指著地上的一個類似農村『壓水泵』一樣的東西說:『這個泵只要輕輕一壓,沼氣渣液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俺那邊接上管子,直接就澆園子,做肥料,你看,就這鹽鹼地,以前啥都不長,現在,向日葵都有盆那麼大,把杆都壓彎了腰。』劉文和說起這些特別興奮。
這個出料泵的發明者就是劉文和家的『好鄰居』高德廣。在劉文和眼裡他是個大能人,『土專家』,這個出料泵就是他發明的,而且已經申報國家發明專利。陪同采訪的70歲省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沼氣專業委員會主任徐世民,搞了30多年的沼氣研究,他對記者說:『沼氣池是三分建七分管,日常維護和管理特別重要。管不好就產氣不高,甚至不產氣。』徐世民說,沼氣池和人一樣也需要新陳代謝,只進不出不行,現在,出渣常見的方式就是用桶淘,但時間一長就堅持不了,有的池就成了『廢池』。即使是用市場上的出料機,也克服不了堵塞問題。高德廣發明的手動沼渣、沼液出料泵,可解決了用池農民一個大問題。
一旁的劉文和妻子段雪雲,邀請記者來到她家,剛一進院子,三五個工人正在忙碌著裝修廚房,她喜滋滋地說:『用上了沼氣,廚房再也不煙熏火燎的了,可乾淨了,這不,廚房得好好拾掇拾掇,這回和城裡的廚房一樣了!』記者看到,正在改造的廚房,有整齊的櫥櫃、沼氣管道、爐灶,四周正在裝貼雪白的瓷磚,可以預見,這個廚房也將是現代化的廚房。『不光是解決了做飯問題,連俺家的牛都住上了地熱房子,一天一頭奶牛多產1公斤奶呢!』
提起地熱牛棚,記者朝房頂望去,只見20塊太陽能板高高架起,劉文和說:『利用太陽能地熱解決了沼氣池冬天加溫問題,即使在冬天一樣不斷氣。』
太陽能取暖,再加地熱,沼氣池,劉文和家真是過上了幸福生活,這些改變都是出自於高德廣之手。『農民用上沼氣,受益最大的是農村婦女,真可以說是農村婦女的一次解放,告別了煙熏火燎。』高德廣說,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不僅解決吃飯、洗澡等生活問題,每年還可為農民節約250元左右的化肥。目前,他研究的沼氣出料泵諮詢者不斷,紛紛要求訂貨。
產業化:沼氣推廣的未來
今明兩年是我省新能源發展的關鍵時期。目前,我省每年獲得國家1億元國債資金給每一個建沼氣池的農戶提供補貼,省裡也拿出1個億。但由於農村男勞動力的缺乏,造成戶用沼氣普遍出現『一年好、二年少、三年了』現象,造成了裝置的閑置和投資的浪費。因此專家建議,發展集中的沼氣工程,代替一家一戶,以實現沼氣投資的集約性、管理的持續性、產出的穩定性,真正實現沼氣的產業化。
記者從省能源辦獲悉,從今年起,國家和省將重點支持大中型沼氣工程等項目。大型沼氣工程是一項通過處理畜禽糞便、秸稈、生活垃圾等有機廢物,生產清潔能源——沼氣,同時產生沼液和沼渣等高效有機肥的能源環保工程,同時也是生物產業項目。與一家一戶的戶用沼氣池相比,大中型沼氣工程具有規模大、效率高、處理能力強、自動控制水平高,便於集中管理等優點,克服了戶用沼氣池管理分散產氣率低等弊端,一處池容1000立方米的沼氣池的處理能力相當於1000個8立方米池容的戶用沼氣池。因此,在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和規模的養殖小區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是處理畜禽糞便等有機廢物,生產清潔能源,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國家和省級加大了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我省大中型沼氣工程出現了加快發展的勢頭。
2007年,肇州縣肇州鎮壯大村建設了一處總投資420萬元,年產沼氣70萬立方的大型沼氣工程,日處理牛糞50噸,日產沼氣2000立方米,滿負荷生產年可處理3000多頭牛的糞便。供應兩個自然屯630戶和基地40棟日光溫室用氣,每噸牛糞收購價16元,居民用氣每立方米收取1元錢,平均1個農戶每月用沼氣約20立方米。這樣,沼氣公司每月收取用氣費約25000元,去掉人工、水電、原料和維護費,投入與產出持平,保證了沼氣公司的生存與發展。而農戶生活用氣與液化氣相比每月可節約近60元,得到了較大實惠。為了充分發揮大型沼氣工程的拉動作用,該村按照『牛~沼~菜』的循環農業模式,在沼氣及下游產品的綜合利用上做文章。利用沼液、沼渣作肥料,建設了壯大千畝綠色食品基地,目前已建設日光節能溫室40棟,白色大棚100棟。
實踐表明,只有創新機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纔能充分發揮效益,造福百姓,實現持續發展、長久運行。據介紹,肇州縣肇州鎮壯大村2007年注冊組建了黑龍江壯大沼氣有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公司化運營機制和企業化生產管理及安全管理制度。公司化運營就是成立董事會、監理會等相應管理機構,董事會下設總經理,重大事項由董事會集體研究決定。企業化生產就是實行總經理負責制,自主經營,從生產到供氣全過程成本核算。公司設置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生產工人,主要負責沼氣公司進料、檢修和日常管理。安全管理機制就是按照易燃易爆企業的生產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同時配備了安全巡視員,24小時值班,嚴禁外來人員進入沼氣公司,確保了安全平穩運行。
鏈接
2009 , 黑龍江農村沼氣項目推進年
省政府決定把2009年作為農村沼氣項目推進年,全力抓好戶用沼氣國債項目實施。在2008年啟動的涉及全省50個縣(市、區)6.9萬戶的戶用沼氣國債項目基礎上,2009年沼氣國債項目涉及67個縣(市、區)8萬戶,國家還將在我省退耕還林地區和扶貧開發重點縣,安排戶用沼氣建設任務,項目建設量達到17萬戶以上,超過全省過去30年的建設總量。
我省將承擔國家和省級扶持的大中型沼氣示范工程、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新農村衛生新校園沼氣工程以及亞行貸款大型沼氣工程等一批大型能源項目,建設任務之重、范圍之廣、投資之多前所未有。
新建戶用沼氣池13萬個,大型沼氣工程50處,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150處,秸稈氣化和固化項目30處;推廣太陽能畜禽捨80萬平方米、日光節能溫室60萬平方米、太陽房50萬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10萬平方米、節能爐6萬臺;建成省級清潔能源示范村60個,培植綠色能源示范縣(農場)3個;建設村級服務網點300個;培訓鑒定沼氣、太陽能利用等技工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