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8日訊 正當黑龍江省秋糧購銷緊鑼密鼓之時,國家發改委傳來利好消息。日前發改委公布的《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表明,為了保障中國糧食基本立足於靠國內解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必須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來抓。為此,除了依靠科技進步,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等一系列措施,還將采取支農惠農的政策,逐年較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種糧補貼,穩步提高糧食的最低收購價。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說,《綱要》無疑將有利於我省的糧食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
《綱要》提出,為保障糧食安全,將重點加強耕地和水資源保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橕,並突出穩定和提高主產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同時『完善三大體系』,即糧食流通體系、糧食儲備體系和糧食加工體系。為實現上述目標,要堅持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長期穩定不變,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保護耕地,下大力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特別是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橕,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逐年較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種糧補貼,逐步理順糧食價格,使種糧農民能夠獲得較多收益,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明年新糧上市起,白小麥、紅小麥、混合小麥這3種小麥每斤的最低收購價格要分別比2008年提高13%、15.3%和15.3%,同時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格也將大幅提高。
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說,這意味著國家必將對我省這個產糧大省加大政策的扶持和資金的投入,使我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優化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以確保糧食產量,進而保證糧食安全。《綱要》還明確要通過增加種糧補貼和提高糧價,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也將穩定我省的糧食生產,提高我省農民的收入。而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將使水稻市場價有底線,農民心裡也會托底,而且可能拉動我省另兩大糧食品種,即玉米和大豆價格的提高。
相關專家分析認為,從《綱要》中『明年國內糧價將逐步與國際接軌』這一政策來看,受惠最多的可能是大米價格。在三大主要糧食品種中,大米的內外差價最大,目前國際市場糧食平均價格是國內價格的3倍,一般大米價格是國內價格的5-8倍。如果真的能實現與國際接軌,國內的大米價格將有很大的上漲空間,這對我省稻農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