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9日訊 盡管已進初冬,在寧安這片以特色農業聞名的廣闊土地上,依舊呈現著一派繁忙景象。大型農機具翻整著土地,產業化龍頭企業按訂單向農戶們收購作物,村容村貌改觀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近年來,寧安市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通過實施產業牽動、合作互贏、基礎民生、素質提昇、城鄉潔淨、場市共建、對接幫建和主體激發『八大工程』,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使農村經濟進一步繁榮,農村環境明顯改觀,農村社會和諧進步。
去年,寧安市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3.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00元,今年預計農村經濟總收入將達到3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50元。
產業牽動促進生產發展
近年來,寧安市堅持以發展特色產業為主線,實施產業牽動工程,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通過招商引資新建和對老企業改造建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爭取項目、資金、稅收等方面予以扶持,農業產業龍頭不斷發展壯大,地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5家,形成了烤煙、畜牧、甜菜、優質米、蔬菜等5大產業鏈條,帶動了種、養、加、流通各類一品村106個,培植了瓜菜、果園、烤煙、甜菜、水稻等5個『萬』畝特色農業產業帶,基地面積達到120多萬畝。農民增收50%以上來自主導產業,龍頭企業稅收橕起了寧安市財政的半壁江山。以響水米業為主體,對寧安全市大米骨乾加工企業和品牌進行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應對市場競爭,目前企業正在積極運作即將上市融資。
借助國家加大農業基礎投入的有利契機,寧安市先後啟動了30萬畝響水灌區續建項目、農業開發東京城現代農業示范區、寧安市現代農業綜合實驗區等一大批項目,建設了紅城洋蔥、蘭崗西瓜、寧安鎮烤煙、馬河地栽木耳等8個節水灌溉示范園區,使全市可控灌溉面積達到34.6萬畝。寧安市還先後制定了水稻、玉米、大豆、烤煙、甜菜等10多種主要農作物品種標准化生產技術規程,水稻兩段式育秧、玉米通透栽培、大豆窄行密植等10項農作物栽培模式得到廣泛應用,高產創建核心區的玉米、水稻平均畝產分別達到552公斤、560公斤。烤煙畝均產150公斤,畝效益1400元以上,居全省之首。
合作互贏實現共同進步
初冬時節,寧安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內,195馬力的大型拖拉機正在進行深松土操作,其松土深度超過平常農業機械20厘米。
據介紹,作為我省10個示范區之一,寧安市現代農業示范區以現代農機合作社為實體,采取土地租賃經營和以土地入股兩種方式,由投資產股東、龍頭企業、農戶等聯合組成法人實體,共同生產經營。目前該市已發展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86個,會員1.6萬人,輻射帶動農戶4萬多戶,農民組織化程度達到50%以上。
蘭崗西瓜協會走『農科教』結合的道路,推廣了60多個名優特新品種,在12個省建立了40多個銷售網點,使蘭崗西瓜走俏全國及俄羅斯市場,外銷率達80%以上。鏡農股份公司依托省現代農業綜合實驗區項目牽頭組建的渤海農機合作社,吸引東溝村等3個村的農民土地入股兩萬畝,進行土地規模化經營。
寧安市積極與農墾、森工系統及大中專院校廣泛開展合作共建,促進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加快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其中與寧安農場共同建設的農墾新城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總投資達2800萬元。
齊抓共建營造文明家園
3年來,寧安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重點解決薄弱、偏遠村的路、能、水、教、醫、保等民生問題。硬化通村公路1030公裡,通村公路硬化率達到86.6%;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8個、農村衛生所32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計劃達到95%;完成了石岩鎮平安村、蘭崗鎮新農村等15個貧困村的整體脫貧工作。結合國家級沼氣工程示范縣(市)項目的實施,新建戶用沼氣池1500個,啟動了小朱家村淺層地熱供暖項目,小朱家村成為全國整村開發利用淺層地熱的第一村。
寧安市2006年以來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2萬多平方米,為75所農村中小學校配備了遠程教育設備,從城鎮中小學中選派50多名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通過以獎代投等方式,鼓勵支持農村文化場所建設,新建休閑廣場27個,配套建設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62個村級文化活動室、50個農村文化活動大院,農村文化生活進一步繁榮。
如今,寧安新農村建設過程已經湧現出來了渤海鎮小朱家村、東京城鎮振興村、三陵鄉東溝村、江南鄉四方村等各具特色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