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供熱投訴率上昇35.5% 熱費上去了溫度下來了
2008-11-25 10:41:0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雪峰 李寶森 李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家住道裡區河江街8號的居民張麗在家烤電暖器。

  東北網11月25日訊 入冬以後,哈爾濱市供熱問題投訴不斷。記者從哈爾濱市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得到這樣一組數字:哈市自10月20日開始供熱至11月18日近一個月的時間裡,12319熱線接到供熱投訴問題7392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昇42.8%。其中,不供熱或供熱時間短、供熱溫度不達標成為投訴熱點,投訴率分別比去年上昇53.9%和35.5%。

  今年,居民住宅熱費每平方米上調5.8元,是近年來調整幅度最大的一次。交了大幅上調的熱費後,期待暖暖和和過冬的部分居民卻大失所望:屋子裡的溫度不僅沒昇高,甚至還比往年低了,這讓他們的心也隨著室外的溫度一起跌到了『冰點』。

  這屋子簡直就是冷庫

  進入冬季,哈市道裡區河江小區的房屋也進入了『冰凍期』,因為自供熱開始,住在那裡的數百戶居民就沒住上一天暖屋子。

  4號樓4單元701室的張女士是一位細心的人,每天都會測量室內的溫度。10月20日7時,室內溫度15攝氏度;10月21日19時,室內溫度14攝氏度……提到家裡的供暖,用張女士的話說,『那根本就不叫屋,簡直就是冷庫。』

  張女士說:『開栓以來,我家就沒暖和過一天,我和家人下班回家還得穿著棉服,因為太冷,我還特意買了棉褲。剛開栓那幾天,我家暖氣片是溫的,但根本就達不到18攝氏度,後來暖氣片拔涼,乾脆就不給燒了。住在陰面的那些居民家都能看見哈氣,一些老人和孩子受不了都搬到親戚家住了。我們小區居民多次找到供熱企業,但供熱企業卻以種種理由推卸責任。如今,我們實在受不了就打空調,或者開電暖器,但長此以往不是個辦法。包燒費一漲再漲,我們的房子溫度卻一降再降,這可怎麼辦呀?』

  每到供暖期,在哈市像張女士這樣住『冷屋子』的市民不在少數。記者從哈爾濱市城管監督指揮中心了解到,開栓第一天起,該中心12319熱線供熱方面的投訴就沒有間斷過。供熱涉及的問題包括供熱不達標、供熱時間短、暖氣報修、供熱政策諮詢等方面。其中,不供熱或供熱時間短、供熱溫度不達標成為市民投訴熱點。


 

  冷的理由:熱費收繳不足、煤價偏高?

  供熱不達標,投訴不斷,尤其一些居民高聲疾呼:室溫不達標,癥結到底在哪兒呢?

  據一位知情人士說,熱費收繳不足和供熱企業燃煤儲備不足是主要原因。他說,哈市在供熱的前一天纔開始熱價調整,收費較往年晚一個多月,目前,只有一半的用戶繳納了熱費,而往年這時候已經收到了70%以上。由於缺乏周轉資金,致使儲煤不足,部分供熱企業的儲煤量僅為70%,而往年這個時候的儲煤量已經達到95%。

  據哈爾濱燃料總公司負責人介紹,雖然市場煤價已經下降,但在哈爾濱供熱市場煤價依然『有價無市』。受運力、運費等運輸成本所限,導致落地煤價仍然偏高。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情況使得供熱公司在供熱過程中難免偷工減料。

  記者還了解到,由於今年哈市在供熱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很多市民投訴意識增強,紛紛通過投訴熱線、網上論壇等渠道進行投訴,這也使得今年供熱投訴率增加。

  有效監管是當務之急

  今年供熱前,哈爾濱市為了有效約束供熱企業,首次實行供熱保證金制度,對供熱達不到標准,又拒不賠償居民的,將從供熱企業保證金中扣除,這無非給市民吃了一粒定心丸。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保證金尚未收取,因而無法用保證金制度約束供熱企業。

  對於保證金制度,一些供熱企業也表現出不以為然。一些供熱企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連買煤錢都沒有,哪有錢交保證金。』

  我省一位供熱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哈市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由於哈市供熱行業沒有相關的標准和進出機制,導致供熱市場魚龍混雜,供熱企業得不到有效約束,一味追求利益,直接影響供熱質量。而且,管理部門監管不到位,導致已有的供熱條例不能得到有效實施,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供熱企業我行我素。

  對此,眾多業內人士呼吁,哈爾濱應該在《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基礎上,盡早出臺哈爾濱市供熱管理細則,建立行業准入和退出機制,有效監管和約束供熱企業,使之提供合格的供熱產品,讓市民都能住上暖屋子。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