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吉炳軒:從黑龍江實際出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2008-11-25 11:55:27 來源:《黨建研究》  作者:吉炳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5日訊 黑龍江是個資源大省,自然條件、區位條件、人纔條件比較優越,經濟發展的基礎環境在國內是不多見的。憑借這些優越條件,黑龍江為國家貢獻了大量的石油、木材、糧食、電力、煤炭和重型機械裝備,支援了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當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從黑龍江的實際出發,把豐厚的資源優勢科學地利用好、發揮好,使之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一、發揮土地資源優勢,推進農業再上新臺階

  黑龍江省有耕地近1.8億畝,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兩大平原,土質十分肥沃。但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特別是水利設施嚴重不足,抗災能力不強,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這些不足,實際上也是增產潛力,如果解決得好,在去年糧食總產量397億公斤的基礎上,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使糧食產量登上500億公斤大臺階是完全可能的。最近,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前不久國務院討論並原則通過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黑龍江要按照中央要求,抓緊研究制定增產100億公斤的糧食規劃和措施,為農業邁上更大臺階提供保證。要加強以水利設施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把抗旱排澇的問題解決好,加快進行中低產田改造,大幅度增加高產穩產田面積。發揮土地平坦、集中連片的有利條件,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實行農業生產規模經營,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科技項目創新開發,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加強良種引進和繁育,全面提高耕作水平和栽培技術。特別是要發揮好墾區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高的優勢,進一步搞好場縣共建,更好地發揮墾區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努力把土地上的各種資源開發好、利用好,既要搞好種植業,也要搞好養殖業,加工轉化好各類農副產品,提高土地的綜合效益。

  二、發揮礦產資源優勢,積極推進系列開發

  目前,黑龍江省已經發現的礦藏有133種,已探明儲量的有81種,其中石油、天然氣、煤炭等戰略性資源在全國位居前列。盡管石油儲量已經不多,但維持年產4000萬噸,還可以再堅持幾年。天然氣已探明儲量2000多億立方米,有待開發利用。煤炭已經探明儲量200多億噸,鐵礦、金礦、石灰岩礦等,都有一定的儲量,有很高的開采利用價值,而且已產生了很好的效益。突出的問題是礦產品系列開發不足,精深加工不夠。石油和煤炭,在系列開發上還有很大的空間。近年來在石油化工和煤炭化工上抓了一些項目,但多數是剛剛開始建設,有的還在論證過程之中。僅有這些項目遠遠不夠,還要在系列開發上下更大的力氣。石油開發要努力多上精細化工項目,並著眼新的經濟增長點,規劃好天然氣綜合開發、有效利用,切實抓好燃氣化工項目建設。煤炭開發要重點發展煤轉電、煤轉焦、煤轉氣,以及向下游延伸的各類產業,搞好煤矸石、煤層氣的綜合利用。特別要針對電多用不了、輸不出去的問題,加快輸變電工程建設,並在城市交通、城鄉居民生活等各個領域研究推廣電氣化等可開發的產業和項目。


   三、發揮森林資源優勢,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黑龍江省林地面積2000多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3.6%,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居全國之首。雖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開采,木材資源消耗很大,可采資源大幅度縮減,但活立木總蓄積仍有16.5億立方米,可采蓄積還有2.9億立方米,如果現在堅持少伐,做到合理消長,20年以後木材蓄積量有望達到22億立方米,森林資源仍是黑龍江的優勢。林產工業一直是一個重要產業,但發展至今,產品仍很簡單,多數是初級加工、低級加工,沒有形成大的品牌。林下資源的開發也很早,有一些好的經驗,但作為一個產業來經營,明顯不夠,市場營銷、產品加工、產品包裝、綜合經營、系列開發沒有真正搞起來。林下養殖也存在這個問題,多是散戶小養,缺乏企業和公司等經營載體把他們聯結起來,沒能規模化生產、系列化經營。要挖掘林區經濟增長潛力,在抓好森林資源保護的前提下,加快林區經濟轉型,提高森林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林產工業要加快由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大力發展中高檔家具、精細木制品等終端產品,提高附加值。充分利用采伐和制材剩餘物,大力發展人造板、集成材,提高資源利用率。在林木資源銳減的情況下,必須把林區多種經營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以多種經營來興林富民。要抓好林區經濟龍頭企業建設,探索公司、基地、林戶相結合的路子,變一家一戶分散采集、種植、養殖及商販收購為規模化、系列化經營,創出在市場上叫得響的品牌,拉動林區經濟快速發展,推動黑龍江省成為國內有影響的林木產品、山特產品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四、發揮水資源優勢,做好以水興業這篇文章

  黑龍江省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有大小江河1900多條,多數河流少有污染,有的河流毫無污染,黑龍江、烏蘇裡江兩條大的界江,水量豐盈,水質清純。有大小湖泊600多個,比較大的有興凱湖、鏡泊湖、蓮花湖等,這在中國北方是極其罕見的。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發展的重要保障。黑龍江有豐富的水資源,這就為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但由於基礎設施薄弱,大的控制性工程少,相當大的水資源白白浪費,江河、湖泊、水面的綜合利用很不夠。以水富民、以水興業,大有文章可做。做好這篇文章,就要大興水利,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合理開發地下水,在防治水患的同時,有效擴大農田灌溉面積。要重點規劃建設幾個大的樞紐工程和一些小水電項目,集灌溉、發電、航運、旅游效益為一體。當前,要加快松花江梯級航電樞紐工程建設和已經定下來的各類水利工程建設,使其盡快發揮效益。臨江而建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有利條件,搞好城市建設,優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要積極研究探索如何大規模開發具有黑龍江區域特色的水產養殖業,努力提高寒帶水域的養殖技術水平,向集約化和規模化養殖要效益。

  五、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旅游業

  黑龍江省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大熔岩等,自然風光獨特,生態環境一流。春季林海綠濤,夏季清涼怡人,秋季五花山色,冬季銀裝素裹,北國風光,四季妖嬈。良好的生態資源,不僅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空間,也是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依托。近年來,我們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加大旅游開發力度,建設了一些景點、景區,旅游收入逐年攀昇,但還沒有真正做大做強,許多有極大開發價值的生態旅游資源還沒有挖掘利用,特別是大森林、大濕地、大界江旅游開發遠遠不夠。大小興安嶺、三江平原有大面積濕地,全國少有,大部分在那裡沈睡。兩條大界江風光秀美,也僅僅開發了一些旅游景點,而且水平都還不高,還沒有形成旅游熱線。旅游是大有發展前景的一個重要產業,是帶動黑龍江省形成投資熱、開發熱的重要一極。推動生態旅游,我們得天獨厚。要充分利用好優越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北國風光游、四季風情游、養生度假游等具有黑龍江特色的旅游項目,著力抓好景點、景區建設,搞出一批旅游熱點熱線。要在已經開發的旅游線路中,精選地域特色突出、在市場能夠叫得響的旅游熱線,集中打造黃金旅游線路。對旅游線路、旅游產品的開發,起點要高,標准要高,做到建一處成一處,擴大影響一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開發生態旅游,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體現自然風貌,突出黑龍江特點,給人以大自然的享受。


   六、發揮物產資源優勢,在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

  黑龍江省糧食、石油、煤炭、木材、電力等物產豐饒,這是加快發展、提高經濟實力的重要支橕。黑龍江不但有糧,而且商品率還很高,現在年產已近400億公斤,商品率高達74.3%。黑龍江的電力資源也是富足的,截至2007年底,裝機容量已達1500多萬千瓦,年發電量達680多億千瓦時,富餘裝機容量近100萬千瓦,閑置產能很大。雖然這些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物質產品非常豐富,但生產總值並不高,財政收入也不高,人均收入水平更不高,豐富的物產資源優勢,沒能很好地轉化為經濟實力。要扭轉這一不利局面,根本的出路就是要多搞一些經濟效益好、競爭實力強、拉動作用大的物產加工、轉化項目。在物產轉化增值的同時,要注意抓好兩個問題,一個是專業化市場建設,特別是糧食產品、林木產品的專業化市場建設,一定要擺上日程,不能讓這筆商業財富流失掉。過去我們賣原料,現在我們出產品,都有美中不足,要大力開發市場、建設市場,進行市場化經營。另一個是龍頭企業要加強原料基地建設,並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防止一哄而起,出現爭搶原料的不良競爭,結果誰也吃不飽、誰也乾不好。

  七、發揮外貿資源優勢,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規模

  黑龍江同俄羅斯5個州區接壤,邊境線3000多公裡,其中黑龍江、烏蘇裡江兩大界江,長2000多公裡,沒有高山峻嶺和險灘惡岸。全省有大大小小的口岸25個,其中邊境口岸15個,全部口岸年過貨能力已達2900萬噸,去年對俄貿易額達到107億美元,約佔全國的1/5,已經有了很好的貿易基礎。這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是內陸不具備的優勢資源。對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往來、經貿合作近年來也有了較快發展。但總體來看,開放的力度、程度,貿易的熱度、額度,合作的深度、廣度還遠遠不夠。必須充分認識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地位和廣闊前景,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和進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提高通關服務水平,優化開放開發的硬、軟環境,把一些重要口岸建設成為面向歐亞、通往世界的商品集散地。要針對外貿市場需求,加強與沿海發達地區及港澳地區的經貿聯系,共同研究建立開發外貿市場的合作機制,提高黑龍江省對外產品出口水平,擴大市場影響。要加強與相鄰地區的交流合作,建立起更加緊密的互利互惠關系,不斷鞏固和擴大現有煤、油、林、礦、電等境外資源合作開發的規模,並逐步向更寬領域拓展。要推動對外經貿戰略昇級,謀劃產業對接,爭取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經貿合作。

  八、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黑龍江省科技實力較強,科研機構有701個。有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七?誘三研究所、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等一批國內知名的科研機構,有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等一批地方重點科研院所,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69所高等院校和2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都有很強的科技實力。有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國寶級企業,這些企業在石油勘探、開采、加工等方面技術研發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大型裝備制造業領域制造技術開發能力處於同行業領先地位。近年來,黑龍江省有很多科研項目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甚至國際先進水平,很多科技成果被應用到神舟飛船、三峽水電站等國家重特大項目上,應該說實力很強,成果頗豐。但比較遺憾的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轉化為商品、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卻遠遠不夠。據統計,現有科技成果真正實現產業化、商品化,佔一定市場份額的只有20%左右。怎樣發揮好科技優勢,使成果轉化為產品、產業、商品、品牌,是我們要破解的一個難題,也是要下大力氣抓好的一項重點工作。要積極推進科教興省戰略,加快高教強省建設,研究制定政策,創造各種條件,調動科技工作者、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骨乾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向科技要產品、要產業、要生產力、要經濟效益。要瞄准國內國際科技前沿,組織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攻關。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科研體制改革,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健全規劃、研究、試驗、轉化、生產為一體的機制。要加強高新技術園區、創業中心建設,為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搭建平臺。


   九、發揮人纔資源優勢,為加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橕

  黑龍江有近80萬各類科技專業人員,其中有高級職稱的近10萬人,兩院院士35人,這是我們的國寶、省寶,是最為寶貴的資源。把人纔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出來了,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其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社會財富是難以估量的。但客觀地說,由於體制機制、發展環境、外部因素等原因,造成許多人纔流失,許多人纔創新積極性不高,沒能夠充分發揮人纔在推進發展中的作用。要加快發展,必須充分尊重人纔、真心愛護人纔、合理用好人纔。要加強人纔服務體系建設,在資金、項目、科研基礎設施等方面,盡可能地為科技人纔發揮作用創造更好的條件。要加強對人纔資源的統籌整合,圍繞黑龍江優勢產業和未來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圍繞能夠帶動全省產業昇級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圍繞對區域發展具有牽動作用的重大項目,組織聯合攻關,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對有重大貢獻的科技人纔要給予重獎,使他們在政治上有位、經濟上有酬、社會上有名、工作上有為。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纔導向,為科技人纔施展纔華、報效國家、強省富民提供一個廣闊的舞臺。

  十、發揮精神資源優勢,匯集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

  精神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社會財富絕大多數是由人來生產、創造的,人是靠精神來支橕的。精神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黑龍江省近1.8億畝耕地,是人民群眾靠精神的力量用雙手開墾出來的。在黑龍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人民群眾創造了可歌可泣的『闖關東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些精神反映了艱苦奮斗、奮力拼搏、勇於創造、敢於開拓的創業歷程,體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與時俱進的寶貴品格,哺育了幾代人、十幾代人,開發出了黑龍江錦繡的大地和蓬勃的事業。當前,我們要靠這些精神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要通過開展思想教育、新聞宣傳、文藝創作、樹立典型等多種形式來大力弘揚這些精神,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要通過弘揚這些偉大的創業精神,進一步破除長期以來傳統農耕文化、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推動黑龍江新一輪思想解放,形成全民開拓創業的良好氛圍。要把這一筆寶貴的精神資源優勢發揮好,使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最為生動、最有活力的動力源泉。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