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6日訊 1993年,哈爾濱市發現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時至今日,已陸續有300餘例艾滋病感染者被發現。走過談『艾』色變的時代,今天,人們已經開始將更多的關愛投向『艾滋人』這個不一樣的群體。在12月1日第21個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記者來到哈爾濱市一個被稱作是『艾滋病感染者關愛之家』的地方,與這裡的『艾滋人』零距離接觸,聽他們講述『家』裡的故事,感受他們不一樣的生命光輝。
關愛讓病人不再孤單
『心連心』越來越火,但陳華的身體卻明顯吃不消了。他幾次想過不乾,但一聽到『家』裡成員親切地喊自己『大哥』,他就什麼也不想了。陳華說,自己的離開會影響這個『家』,他不想看到更多人走自己的老路。
在陳華的帶領下,『家』裡湧現出很多像陳華一樣熱心助人的成員,他們不僅擺脫了病魔帶來的陰影,還經常主動地去幫助別人。一些成員生病了,家人不在身邊,大家就輪流陪護,無論深夜還是年節。現在『心連心』還開展了藥物依從性教育、自我管理等多種技巧培訓,並進行病友或與醫生的聯誼,幾乎每月都有一兩次集體培訓和聯誼,『心連心』成了感染者和病人不可缺少的心靈驛站。
在大廳牆上的『心情隨意站』貼著每位來訪者寫下的祝福,每一句祝福都朴實真切。『這裡的留言對我們來說比任何語言都重要。』陳華說,『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攜帶者本身是不幸的,我們很痛苦也很無奈,任何歧視、冷遇、白眼都會增加我們的痛苦和病情。社會多一些理解、接納和關愛,會讓我們獲得更多生的力量。』
創辦者也曾是絕望病人
走進『心連心』感染者關愛之家,記者環顧四周,看到在不足50平方米的房間裡,陳設和普通辦公場所一樣,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真誠和期待。一手創辦『心連心』的陳華,第一個向記者講起自己和這個家的故事。
『HIV-1抗體確認陽性』———4年前拿到這份檢查報告時,陳華似乎瞬間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和動力。回家路上,他拼命蹬車,恨不得讓一場車禍結束自己的生命。陳華說,前兩年,公眾對艾滋病的了解還很少,甚至將其看作是一個瘟疫。他一直不敢將病情告訴家人,怕原本幸福的家庭消失,怕看到別人的眼光。直到2005年突然發病時,陳華纔向家人說出真相,出乎意料的是,家人非但沒有嫌棄他,還傾其所有挽救他的生命。60歲的老哥哥跪倒在醫生面前失聲痛哭:『我們不會拋棄他,不管花多少錢,也要給他治!』整整8個月,陳華的妻兒和兄弟姐妹不分晝夜、衣不解帶地照顧著他,親人的愛一次次把陳華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
不久後,市疾控中心及時為陳華發放了免費抗病毒藥物,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心連心』搭建『生命方舟』
說到這裡,幾名艾滋病感染者都紅了眼圈,他們說,誰不想得到親友的支持,但幾乎每個人都怕別人不能接受,沒有『心連心』時,大家都像是沒家的孩子。
身體恢復後,陳華一度苦悶到不能自拔,對未來腦中一片空白。2007年,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劉婷找到他,給他提供了北京等其他城市感染者的民間組織參與病友關愛和幫助的相關信息,並動員他成立感染者關愛之家,為像他一樣的病友創辦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園。陳華豁然開朗了,他終於找到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今年1月1日,『心連心』感染者關愛之家正式成立,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辦和市疾控中心為『心連心』提供了資金和技術支持。『心連心』從創辦起就明確了宗旨,就是關愛HIV人群,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自立、自強,減少社會歧視,推動感染者相關政策落實,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做好性病HIV防治工作。
只要在『心連心』這個家裡,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可以卸下負擔,傾吐心中不快,『心連心』為他們提供了預防、治療、情感、關懷等多方面的服務和支持,還幫著解除了很多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困擾。『心連心』聲名開始遠播,從最初的17名成員,擴增到現在的60餘人,甚至連吉林省的感染者也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