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雞西梨樹區山貨郎名頭響當當 收盡東北貨賺足全國錢
2008-11-27 10:37:4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盧宏麗 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7日訊 『東跑西顛、小打小鬧那頁翻過去了。現在加工山貨,全家人不湊手,還僱了計件工。』彭錫寧,雞西市梨樹區『元老級』的山貨郎。『倒騰』山貨近30年了,最近借專業市場的光兒,接了最大一筆單——一家公司一次拿貨3.5萬公斤乾菇。

  雞西市梨樹區富產優質榛蘑等山產品。梨樹人『采山』上癮,『倒騰』山貨成風,收購足跡遍及東北三省。『梨樹山貨郎』,名頭響當當,梨樹由此成為我省業內公認的山產品交易發源地。

  過去,山貨不值幾個錢。山貨郎走家串戶,也就掙個辛苦錢。看准市場風頭,土生土長的梨樹人宋繼玉,投資1800萬元建設中國梨樹木耳山產品交易大市場。市場佔地3.4萬平方米,目前,120個獨立店面開張,170戶業主入市經營,直接從業人員500多名,拉動山產品剪選粗加工、運輸等千餘人從業。明年市場全部竣工,獨立經營店面將達200間。家門口建成的專業大市場,拉動山產品提檔昇級,把小山貨做成了大產業。

  初冬,記者走進大市場,正趕上業戶岳曉華給1.5萬公斤的乾菇裝車,忙得直打轉兒。『原先我們單兵作戰,經營品種單一。現在大家紮堆,成了山產品大全。全國客商上門,錢好掙了。』三言兩語,卻難掩岳曉華的喜悅。『論蘑菇、木耳,黑龍江、吉林的最好,關裡人都認。』山東費縣『老客』楊培航,經營山貨10多年了:『在山貨的故鄉貨比三家,肯定能挑到好貨。我剛來個把月,老家一單就走了幾千公斤。』在天津開門市賣了3年東北山產品的胡乃順,聽說老家辦了大市場,馬上回來租門市,『走南闖北跑銷售,費用高。現在上海、北京客商到老家來了,今年我賺個十來萬元沒啥問題。』

  『香火』旺,招徠各路『神仙』。安徽、河北藥商聞風而動。這不,受他們委托,梨樹『藥郎』孟兆珠落戶市場,白鮮皮、赤芍、串地龍……北藥『通吃』。

  梨樹山貨郎王忠,白山黑水間的山貨『趟』了十幾年。家底厚實了,去年投資100多萬元,建廠房、購設備,當起了老板,大搞木耳、蘑菇壓縮加工。他還一股腦注冊了3個商標,把『麻袋裝』改成了『塑封衣』,產品亮相哈洽會,進了省城超市,身價大增,淨利潤比散貨提高了4倍。今年,他在大市場租了店面。『山貨是東北土產,可外地人一「武裝」,「洋財」就給截走了。運用市場手段,我們要把鈔票揣進自己的腰包。』豪言至此,他腰杆一挺。

  作為東北大型山產品交易市場之一,據測算,梨樹木耳山產品交易大市場乾菇年交易量350萬公斤,木耳交易量40萬公斤,年交易額2億元。單論乾菇交易量,穩坐中國頭把交椅。

  宋繼玉告訴記者:『咱梨樹山貨郎的目標是,收盡東北貨,賺足全國錢。』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