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
多年來,該村土地基本上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小而全』和『花花田』的生產格局嚴重制約著該村農業的快速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緩慢。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村委會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農民種植習慣的前提下,緊緊抓住全縣發展百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的契機,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注重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堅持走群眾路線,農民組織化程度得到了極大加強。
村支部書記隋立強說,今年4月份以來,鄉乾部和他們村委會成員多次深入到各屯,召開每戶有一名代表參加的村民大會。向村民講清未來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和土地規模經營的好處,正確引導村民順應現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求和認識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優勢和潛力。土地實行規模經營、連片種植的發展模式得到了廣大村民的認可。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長山村村民先後自發組建了6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有600多人,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1萬餘畝,且全部在31眼扶貧抗旱井有效控制面積內。同時,今年該村成為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橕計劃項目《東北糧食主產區新農村建設技術集成與示范》試點村和全省最大的農機合作社示范區之一。為這6個合作社能達到土地經營規模化、農業生產標准化、生產全程機械化、抗災保產水利化、農村經濟產業化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路雲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