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8日訊 因前車停住沒能在黃燈時搶過信號;旁邊車輛臨時變道、搶道被『晃』……這些開車時常能遇到的情況,讓很多司機出現狂按喇叭等焦躁行為,甚至追逐其他車輛,超車、別車、飆車。近日,記者從哈醫大二院心理科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哈爾濱市有車族越來越多,一種被西方稱為『路怒癥』的行車焦慮情緒,在很多司機身上出現。專家表示,這種心理可能導致司機報復心理增強、情緒自控能力降低,極易導致糾紛甚至發生車禍。
『別車』引發『血案』
哈醫大二院心理科張文藝醫生告訴記者,曾經有兩名行車時情緒焦慮的出租車司機,在發生爭道搶行時,導致一名老年乘客發生腦溢血。
當時,老人乘坐的出租車被另一輛搶行時『晃』了一下,司機為了報復,立即加大油門追趕對方,想將對方攔停。於是,兩輛出租車在車流較多的馬路上互相追逐。最終,老者乘坐的出租車將搶行的出租車攔住,雙方發生爭吵。老人在指責對方司機不該爭道搶行時,被對方司機辱罵,盛怒之下引發腦溢血。
張文藝醫生認為,兩名司機的行為很可能受到行車時出現的焦慮情緒影響。這種焦慮情緒主要反應為司機在開車過程中,受到一點外界刺激,便情緒暴躁,新手和出租車司機更容易出現這種焦躁情緒。
焦躁易駕車失控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哈爾濱市的機動車以每天約200輛的數量增加,目前哈爾濱市記錄在案的各類車輛約有56萬餘輛,而哈爾濱市持有駕駛執照的人超過百萬。根據統計,僅在2007年,哈爾濱市持有駕駛執照不滿一年的新手就超過十萬人。
張文藝醫生介紹,產生行車時焦躁情緒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人們的情緒比較焦躁,在開車時,由於精神高度集中,一旦受到輕微刺激,便使焦躁情緒發泄出來。這種焦慮情緒的發生,取決於人們當時的心理狀態和承受的壓力。經驗不足的新手和精神高度緊張的出租車司機,更容易受到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
嚴重焦躁就醫輔導
張文藝醫生認為,人體對焦躁情緒有一定的自我調整能力,平時適當運動、旅游、朋友聚會等健康的減壓行為,都能夠有效緩解這種焦躁情緒。如果駕駛員在駕車過程中出現容易暴怒、出現衝動性的故意違規、報復行為時,可以進行深呼吸,默默數數。如果這種方法仍不能減輕焦躁的情緒時,人們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減壓輔導,調節心態。同時,張文藝醫生建議駕駛員,在開車時盡量不要聽快節奏、刺激性強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