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訊 1867年9月14日,馬克思傾注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偉大巨著———《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正式出版。在近100年後,在已經跨入社會主義社會的中國,有一位年輕人出於這部巨著的癡迷,用了50多年時間潛心研究,終於在耄耋之年,出版了自己對這本巨著的理解和認識———《〈資本論〉新解》(第一冊)。這個人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退休副教授郭萬中。
最初只是好奇
在工大校區內的一片教工樓裡,記者幾經打聽纔找到郭萬中的家。他的房間陳設簡單,只有一張書桌,一張床和一個裝衣服的櫃子。已經80歲的郭萬中告訴記者,歷經十四年的《〈資本論〉新解》,就是在這個房間的書桌上完成的。
1953年,郭萬中在位於沈陽市的東北工學院畢業後,就被分配到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由於那時剛剛建國不久,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當中,到處都懸掛和書寫著馬列主義思想的標語。這時的郭萬中也明顯地感覺到身邊的社會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何社會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會發生如此大的巨變?共產黨人所信奉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根源究竟又是什麼?
這一系列的問題讓這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產生了思索。也讓他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個好奇,讓他這一生和《資本論》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了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他專門買回了一本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第一卷,想通過這本書弄清自己心中的疑問。
此後,郭萬中利用所有的時間來閱讀這部著作。可是接下來的事情並不簡單,他發現自己用了近半年的時間,可書中的很多內容還是無法讀懂。然而,這本巨著卻像一個強大的磁場,深深地吸引著年輕的郭萬中。馬克思的科學思想體系到底是怎樣的?它的思想根源究竟在哪裡?郭萬中說,他磕磕巴巴通讀完《資本論》第一卷後,就隱隱感覺到這本書中隱藏了一個巨大的秘密,有很多很多的問號需要一一找出答案。
為了找到答案,郭萬中決心要把《資本論》中所闡述的思想內涵徹底弄清楚,找到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清晰脈絡。自此,郭萬中無論走到哪都要帶著《資本論》,只要一有時間他就要坐下來仔細閱讀,並認真記錄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由好奇到癡迷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我們國家對《資本論》的學習達到了一個高潮,很多單位更是將《資本論》當成學習材料發給職工。這一時期,也為郭萬中學習《資本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郭萬中說,當時哈爾濱工業大學還專門為學習《資本論》舉辦了學習班,學校的教師可以自願報名參加。一聽說這個消息我馬上就報了名,當時學習班每周開兩堂課,由專業的政治老師負責講解,在這一時期的學習對我的幫助很大。可惜的是,學習班沒有辦多長時間。
學習班雖不辦了,郭萬中對《資本論》的學習熱情非但沒有絲毫減少,反而熱情更加高漲。他拿著當時每月微薄的工資,輾轉於各家書店,只要是有關《資本論》方面的資料和參考書籍,他統統都要買下進行研究。通過反復地學習和系統地通讀《資本論》,郭萬中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認識有了提高,可是《資本論》中還是有很多地方讓他無法弄懂。
在不斷的研究中郭萬中發現,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思路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於是,他開始廣泛地閱讀辯證唯物主義方面的書籍。而這些書籍也幫助他理順了《資本論》的思路,大大提高了他對《資本論》的理解能力。此時的郭萬中對《資本論》研究已經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而所有的努力,也讓他認識到了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唯物主義的思想核心等內容。
研究讓他有了新觀點
隨著郭萬中對《資本論》的理解越來越深,他越來越感覺到,一些參考書中對《資本論》見解的深度不夠,沒有講透,主要是沒有抓住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思路,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講解,沒有深入下去。
郭萬中說:『在《資本論》第一章裡有關商品經濟的部分中提到商品的等價交換這部分內容,很多解讀本中僅從字面上理解認為,馬克思主張進行商品的等價交換。可是,實際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已經說明商品並不是等價交換。』他說,在《資本論》第一章中,馬克思通過麻布的價格等四個事例得出,『價值量的實際變化不能明確地,也不能完全地反映在價值量的相對表現即相對價值量上。』也就是通過這段內容郭萬中看出,馬克思不認為商品經濟是完全等價交換的。
郭萬中指出,之所以很多參考書上都認為,馬克思主張等價交換。其原因是因為,商品的等價交換其實只是形式上的等價交換掩蓋了實際上的不等價交換。
針對一些參考書中對《資本論》講解的不深入不透徹,讓人看了產生疑問的情況。郭萬中決定自己寫一本《資本論》的易讀本,也借此將以往的參考書中沒有講清楚的問題,講解得更加清楚和透徹一些。
用十四年新解《資本論》
1989年退休的郭萬中,利用5年的時間進行准備,這期間他又集中閱讀了十餘種有關《資本論》的參考書,其中還包括一本前蘇聯出版的《〈資本論〉注解》。在1994年終於開始寫作《〈資本論〉新解》。從開始寫作的那天起,郭萬中除了晨練、吃飯和睡覺外,幾乎將全部的時間和心思都用在了寫書上。
在寫作過程中,有一次家裡衛生間的下水道突然向外反水,髒水和污物一股腦地從便池中流了出來。他只得去物業公司找人幫助疏通下水管道,可是在去物業公司的路上他也沒忘記思考正在寫作的書稿。就在快到物業公司的時候,他突然來了寫作靈感於是轉身就往家走,竟然將找工人幫助修理下水管道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當到家後,看到滿地的污水纔又想起去物業公司找工人的事情。
用十四年的時間,經過九次大的修改,郭萬中《〈資本論〉新解》(第一冊)終於出版了。他說,這本書的出版多虧了家人的支持。當時書稿完成以後,他四處聯系出版社,可是出版社大多都因為這類書籍的銷量少等原因而不願出版。不斷被拒絕讓郭萬中十分絕望,他想,自己研究了一輩子的成果難道就這樣放在案頭無法與讀者見面了嗎?此時,他的家人對他說:『出版社不給出版,咱們可以自費出版,就算傾家蕩產也要將這本書印出來。』
在家人的支持下,郭萬中終於找到了一家出版社答應讓他自費出版這本書。可是對方讓他拿兩萬元的出版費,按說兩萬元並不多。可是對一位退休教師來說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經過與出版社協商,郭萬中最後交付了18000元的出版費,這本《〈資本論〉新解》纔得以出版。
如今,郭萬中正在寫《〈資本論〉新解》的(第二冊)。他說,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夠將計劃出版的三冊《新解》全部完成。希望給那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初學者、研究者及愛好者提供學習幫助。
小資料 《資本論》
1867年9月14日,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後由恩格斯整理,分別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資本論》這部不朽著作具有劃時代意義,是政治經濟學的一次革命。它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揭示了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的秘密在於佔有工人的剩餘價值,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從而把他的社會主義學說置於牢固的科學基礎上。它成了無產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的最銳利的理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