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2月1日訊 市民楊先生是道裡區共樂西二道街12號居民樓的居民,近一段時間以來,他一直受到煙塵污染的困擾。楊先生說,自從居民樓開始供暖以來,鍋爐房的煙囪就一直冒黑煙,要是正趕上煙囪冒煙時在院裡走,頭發上都會落一層灰。平時家裡根本不敢開窗,即便是這樣,在供熱的時段屋裡也會飄進黑灰,十分嗆人,家中的陽臺早晨剛剛打掃過,到了晚上就又是一層灰粒,怎麼擦也擦不乾淨,十分鬧心。
像楊先生一樣受到煙塵困擾的市民還有很多。據了解,目前哈市共有5300臺鍋爐,其中用於冬季取暖的約有3000臺,在這些取暖鍋爐中,10噸以下的中小鍋爐就佔到了2400臺。據哈爾濱市環保局污控一處副處長郭蓮莉介紹,在這些中小鍋爐中,有許多是餐飲、住宿、浴池等個人的小鍋爐,部分鍋爐已出現老化,但是鍋爐所有者為了省錢,在購買燃料時往往買那些燃燒值相對不高,價格較為便宜的原煤,但原煤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煙塵。加之部分鍋爐年久失修,而所有者卻很少注重對鍋爐的養護和維修,更不願意多花錢去給鍋爐添加除塵設施,即便是有除塵設施,也不會正常運轉,這些都加重了冬季的空氣污染。
資金不足小鍋爐並網難
針對冬季煙塵污染問題,哈爾濱市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整治。
郭蓮莉說,以去年取暖期為例,哈爾濱市環保局在該取暖期內對全市的鍋爐監督檢查,發現不符合煙塵排放標准的有1131臺,因此在今年5月供熱結束後,環保局對這些達不到煙塵排放標准的鍋爐下達了整改通知,截至目前,完成治理任務的只有634家,完成率為56%,剩餘近500臺仍然不能達標排放。究其原因,郭蓮莉說,在這些整改不合格的鍋爐中,有的是想要並入熱網單位還沒有實施的,有的是列入規劃動遷區域的,還有的是產權不清,無責任主體的,但大多數是因為缺少資金無能力治理。特別是一些小噸位的鍋爐,按國家要求需使用氣、電等清潔能源,但由於燃燒氣和電等清潔能源是燃燒原煤價格的3到5倍,並且還需要更換鍋爐設施,這些高昂的設施投入和運行費用都將小鍋爐的改造擋在了門外。
同時,由於環保局對這些煙塵排放不達標的鍋爐只有處罰權沒有關停的權利,相比改造鍋爐的投入,罰款要少得多,因此很多業主寧願接受罰款也不願意對鍋爐進行改造。目前看來,這些小鍋爐雖然沒有完成改造要求,但是取暖期的需要,這些不合格小鍋爐又上陣了,繼續冒著黑煙污染著哈爾濱市的天空。
集中供熱普及率一年僅提高1%
要想解決冬季煙塵污染問題,實施集中供熱拆並小鍋爐是最根本的辦法。
2005年《哈爾濱市區集中供熱規劃》正式實施,按規劃,到2010年,哈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3.4%,基本可以控制環境空氣污染現象,使哈市環境質量有較大幅度的改善;到2020年,集中供熱率達到91.1%,基本實現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基本取消分散小鍋爐,城市居民供熱質量明顯提高,冬季空氣質量顯著改善。然而,目前看來,到2010年實現供熱普及率83.4%的目標很難實現。
集中供熱規劃實施4年來,哈市相繼啟動了西南、華能、群力、煤五、哈爾濱熱電廠等供熱工程,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由2003年底的49.2%提高到2007年底的63%,預計今年將達到64%,僅僅提高了一個百分點,而且從全國來看,相對較低,低於長春和沈陽。『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大的集中供熱項目上的較慢,由於集中供熱項目投資額大,投資期長,招商引資較難,如規劃中的濱江熱電廠遲遲沒有找到「東家」,二是小鍋爐並網很難,小鍋爐房不願意並,大的熱源廠不願意接。這些都滯後了集中供熱的推進速度。』哈爾濱集中供熱管理辦公室規劃處孫處長說。
據悉,哈爾濱大力推進集中供熱四年來,拆並小鍋爐的方案還遲遲沒有出臺,有的熱源廠建成後能力不能完全發揮出來。可見,作為治理冬季煙塵污染根本之策的哈爾濱集中供熱工程的推進力度還應加大,以盡早讓市民享受到天高雲淡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