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日訊 他和她是一對普通的農村夫妻。12年前,他們『背著』6000元的債務從拜泉農村來到哈爾濱市。他幫人搬建材,她到醫院替人護理病人。5年後,他們還清了債務並攢下了5萬元錢,本打算在城市邊緣買間平房落地生根,一個棄嬰的出現卻打亂了倆人向往已久的生活……
7年前那個12月初的寒冷早晨,她從租住的平房步行前往醫院上班,人行道上圍成一圈的人群留住了她的腳步。她撥開人群,看到了一張凍得通紅的小臉,包裹著棉被的女嬰躺在已經結冰的地面上。她立即把孩子抱進懷裡,打開包裹孩子的棉被,掉出了一張字條,上面只寫了孩子的出生日期。那時,她已經30歲,在城市邊緣多年的租房生涯使她和丈夫一直不敢要孩子。看著懷裡掙紮的小生命,她毅然把孩子抱回了家。
他乍看到嬰兒時有些茫然。看著她散發著強烈母愛的眼神,朴實寡言的他說不出反駁的字眼。於是,他們不顧鄰裡的勸說留下了孩子,希望給自己未來的寶寶添個姐姐。不久後,他們給孩子落了戶。從此,女娃成了他們的女兒,天真可愛的嬰兒使他們暫時忘卻了在城市生活的艱辛。
女兒16個月大時,突然得了重感冒。醫生建議做細致檢查,檢查結果如同晴天霹靂———孩子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髒病。鄰居都說這孩子是個『累贅』,勸他們盡快把孩子送到福利院,而他倆早已割捨不下。他們默默在心裡與女兒簽下了終身契約:一定要讓你健康長大。
女兒每月都要去醫院檢查身體,檢查費用相當於倆人一個月的工資。為了給女兒治病,他倆放棄了購房計劃,也無限期地擱置了自己的生育大計。『錢,再賺就有,命卻買不回來。』這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幾年下來,他們耗光了積蓄,欠下了不少外債,只為了當初對女兒的承諾。
去年6月,醫生說孩子的心髒已經形成血栓,必須盡快進行手術。他們返回老家向親屬借錢,卻湊不上高昂的手術費。看著孩子憔悴的小臉,她向社會發出了一位母親真誠的求助:救救我的孩子……
手術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女兒即將迎來7周歲生日。他們不知該怎樣感謝那些好心人,只能在逢年過節時,通過電話送去質朴的祝福……
他叫趙春喜,她叫張麗榮。他們是這座城市不應該忘記的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