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綏芬河『赤查果夫』同哈爾濱『契斯恰科夫』是一家
2008-12-03 15:48: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曾一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3日訊 在哈爾濱道裡西十三道街和尚志大街交口處,有一座俄羅斯風格的木屋,現在掛著永安文化用品商店的牌子,這座木屋有著珍貴的經歷——100年前,哈爾濱曾向俄羅斯出口大批中國茶葉,而這貿易的領導者就是契斯恰科夫,當時他建造的這座木屋就成了茶葉貿易中心。近日,記者在綏芬河走訪中東鐵路沿線的文物建築後發現,在綏芬河,被當地人稱為『人頭樓』『大白樓』的當年赤查果夫茶莊,可能就是茶葉商契斯恰科夫的另一處茶葉店,只是譯音的不同。經過記者連續5天資料查找,這一猜測得到證實。

  哈爾濱契斯恰科夫茶葉店現貌。

  在省圖書館地方文獻部,記者查到了關於綏芬河赤查果夫茶莊為哈爾濱著名俄僑茶葉商人契斯恰科夫經營的直接證據。在一本1927年出版的日文資料中,記者看到了介紹綏芬河城市概況的內容,其中就有對茶商契斯恰科夫的介紹,用於音譯的片假名與記者收藏的介紹哈爾濱契斯恰科夫的日文資料中完全一樣,並且寫明了其總店在哈爾濱。至此,一段屬於兩個城市的歷史終於被這條鐵路連接起來,令人欣喜。而就在這個發現的當天,記者還從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獲悉,經黑龍江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建議,哈市文物站已將哈爾濱的這處契斯恰科夫茶葉店納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圍。

  綏芬河市民所說的『人頭樓』,『大白樓』,就是指建於1914年的赤查果夫茶莊,其三四層樓之間外檐下雕有『人頭面孔』浮雕,因而得名。據記者翻閱史料得知,此樓原為俄羅斯人契斯恰科夫的茶莊,用於存貯、檢驗出口茶葉。1922年被從俄羅斯境內撤回的日本陸軍購買,後為日本駐綏芬河領事館。1929年中東路事件時,蘇軍一發炮彈,將木質頂樓擊毀。解放後,一度為東寧縣政府辦公樓。1952年後做駐軍營房,頂樓用磚木恢復。『文化革命』中,『人頭浮雕』被鑿除,改成葵花雕飾。1992年後這裡改為商用。

  綏芬河赤查果夫茶莊現貌。

  記者在日前來到綏芬河時,看到該樓外檐處的人頭雕飾已經恢復。經過采訪得知,赤查果夫茶莊早在1984年便已被列為綏芬河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其修繕和恢復人頭雕飾是同年由當地幾個民間美術愛好者出資並親手制作的。1999年以綏芬河日本領事館舊址之名,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綏芬河的專家對於哈爾濱的契斯恰科夫並不了解。伊利亞·費奧多羅維奇·契斯恰科夫是當時哈爾濱一位著名的茶葉商,他曾在上個世紀20年代哈爾濱索菲亞教堂翻建時,捐贈了60萬銀盧布。索菲亞教堂的南側,曾有一塊漢白玉的標志牌刻下契斯恰科夫的名字和捐款數額。許多老哈爾濱俄僑都曾對記者談起過這段歷史,並告訴茶葉店的准確位置。據澳大利亞籍哈爾濱俄僑、澳大利亞的哈爾濱滿洲歷史協會主席伊格爾·薩維茨基介紹,100年前,哈爾濱曾向俄羅斯出口大批中國茶葉,而這貿易的領導者就是契斯恰科夫。記者本人也曾在自己收藏的俄文歷史資料中查閱到在哈爾濱的契斯恰科夫茶葉公司的廣告,上面標注著這家經營茶葉的公司創辦於1903年;日文資料則記載,日偽時期契斯恰科夫茶葉公司的代表人曾任哈爾濱商工公會參事。

  記者曾三次通過新聞報道介紹並呼吁保護哈爾濱的契斯恰科夫茶葉店原址建築,哈爾濱市城鄉規劃局采納了這一建議,決定保留這座集歷史人文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於一身的木結構小屋。

  然而,遺憾的是,記者看到,綏芬河的赤查果夫茶莊這座省級文保單位內部,已經被進行了面目皆非的破壞性改造,一層的隔斷都被打通,重新做間壁,平面布局完全改變。所有的木質窗框都換成塑鋼窗,窗臺和樓梯踏步也都換上了嶄新的石板。由文物、規劃部門制定的文物保護范圍內的歷史建築已於去年拆除。記者自省文化廳文物處了解到,這座樓房的改造工程並未依法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申報。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