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哈爾濱市市民李國治家住道裡區民安街,自打幾年前他家樓下開了一家歌廳後,李國治和樓上的鄰居們就沒睡上一個安穩覺。李國治告訴記者,樓下的歌廳每到晚上10時左右居民們正要睡覺時便開唱,有時唱到半夜,甚至到次日凌晨兩三點鍾。為了能睡覺,居民們幾乎所有的辦法都想到了,用棉球堵耳朵、用棉被捂腦袋……雖然他們多次向環保、派出所、社區等各個部門反映,可是反映一次,只能好個三天兩天,之後又恢復原樣。
近日,李國治和鄰居們欣喜地看到困擾他們多年的黑歌廳牌匾被拆除了,歌廳內用於營業的物品也被沒收了。打聽後得知,原來是道裡區的文化、工商、城管執法、環保、消防、公安等多部門聯合行動,徹底清查區內的無證照娛樂場所。『看來,這回政府動真格的了,我們的耳根終於可以清靜了。』李國治開心地說。
據道裡區環保局武迎春介紹,每年他們接到有關噪聲的投訴在百餘件左右,而這其中三成是歌屋擾民的投訴。自整治行動開始以來,此類投訴明顯減少。
對此,道裡區副區長於傑表示,黑歌廳的存在,不僅居民群眾深惡痛絕,而且潛在著消防、治安、食品衛生、黃、毒等諸多問題和隱患,因此必須嚴整。
黑歌廳頑疾難除屢打不淨原因多
據此次排查整頓娛樂場所集中行動的專項領導小組組長道裡區副區長於傑分析,黑歌廳雖屢遭打擊但依然存在,原因很多:大多是租用小區居民的地下室,租金少,成本低,加之歌廳不辦照營業,可逃避稅收、管理等費用,使經營者有利可圖;且消費群體復雜,使其可提供各種服務牟取暴利;加之在對其管理上存在法規不明確、機制不健全,各個主管部門只能各司其責,導致取締艱難。
道裡區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條例》實施後,規定在居民樓內禁止開辦產生噪聲的修配廠、印刷廠、加工廠、飯店、歌廳、舞廳、酒吧等經營項目。對已經開辦的,應由環保部門責令限期采取防治措施。為此他們也曾對轄區內黑歌廳進行過取締,但由於都是無照經營,沒有可供處罰的主體,導致對無照的歌廳無法直接處罰。
對此,道裡區工商局的一位負責人深有感觸,他說,雖然在整頓黑歌廳中,工商部門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始終收效甚微。無照黑歌廳的處罰主體是工商部門,但由於缺乏強制手段,在處理時只能進行申斥罰、財產罰和行為罰(限定經營活動),如果被處罰主體拒不執行,又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所以每次檢查只是扣押一些營業物品,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公安部門也表示對黑歌廳的取締只能是發現有黃賭毒時纔能取締。
政府部門聯手保證機制長效
為了避免重蹈以往屢打不盡的舊轍,哈爾濱市道裡區此次整頓在組織機構上進行了強化,在原有文化經營場所安全的組織機構的基礎上,加大了政府的力度,成立了由一名主管區長為組長,由區文體局、安全辦、公安、工商、環保、行政執法、消防等多部門聯合組成的綜合執法隊伍,進行分步驟、分階段的無縫隙排查治理黑歌廳。政府決心大、各個部門配合緊密,在集中整治期間,道裡區城管行政執法局按程序向無證娛樂經營場所下發了拆除牌匾、燈箱、霓虹燈整改告知書。區工商分局、區文體局聯合下發了娛樂場所整改通知書。10月14日至16日,道裡區文體局、公安分局、區行政執法局等部門出動執法人員90餘人,對道裡區民安街、建國街及周邊的歌舞娛樂場所進行了聯合排查,共排查51家娛樂場所,其中對49家無證照娛樂場所進行整治,23家娛樂場所自行拆除牌匾、燈箱、霓虹燈,主動停業。對拒不執行的水姻緣歌吧、紅樂園歌吧等26家娛樂場所進行了強制拆除。
曾對黑歌廳的整治提出過建議的哈爾濱市人大代表王元慶認為,目前對於黑歌廳的管理存在多個部門都在管、又都管不嚴的狀況。執法部門因執法變被告的案例增多,產生了『都管又都不管、不管小違法、管錯大違法』的擔懮,產生了執法風險。另外,有些部門執法需要自籌經費,就產生了『少乾活少花錢,多乾活花大錢』的狀況,導致執法能力不強。因此,解決此類頑疾單靠一個部門是不可能的,他建議借鑒哈爾濱市專項整治無路權車的辦法,由一個部門牽頭,多部門共同配合,發揮綜合執法職能,這樣纔能增大執法功效。
遏制無照歌廳滋生問題,關鍵是探索長效機制。道裡區為了避免『一陣風』,將整治的機制化為常態,將設立的常設機構放在區文體局,將排查過的有隱患的娛樂場所同時列入『黑名單』,定期回訪,立體式盯守,並設立舉報機制,使之冒頭就打。真正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群眾積極參與』的專項行動格局。在長效機制下,多部門聯動,改變了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端,為從根本上消除區內黑歌廳提供有力保證。
城管人員在取締黑歌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