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老在向記者展示奧運會志願者證書
東北網12月5日訊 5日是國際志願者日。在國際志願者日前夕,幫辦記者接待了一位從北京奧運會上載譽歸來的老先生,老先生今年78歲,他說自己有個願望,希望能為大冬會提供志願服務。老先生叫劉丕承,看起來精神矍鑠,一進幫辦工作室,就把獎狀、獎牌擺了一桌子:『我是從北京奧運會上回來的,我的俄語水平挺高,哈爾濱是我的家鄉,我想為大冬會做點貢獻!』
『翻譯家』會兩門外語
劉老為人很謙虛,但是說到他的俄語水平,就當仁不讓了:『24歲那年,我的俄語水平就已經達到了11級。』原來,劉老從小是在蘇聯人堆兒裡長大的,就連上學老師都是用俄語教學。劉老17歲那年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還沒畢業,就去了哈市汽輪機廠給蘇聯專家當翻譯,後來又當過俄語老師。
除了精通俄語,劉老說,他年輕時還學過6年多日語。1984年,劉老還在省社科院研究生部任過半年的日語老師,至今他仍然與一對日本夫婦保持著日文通信。
『我是國家培養的』
1989年,劉老從哈爾濱工業先進技術交流館培訓部退休。退休後,劉老還是閑不著,他經常擔當義務翻譯。一些與俄羅斯有業務往來的公司也常常聘請他與俄羅斯人談判。談判成功了,老人卻常常分文不取,他有自己的道理:『我是國家培養的,如果能為國家做點貢獻,那是我的榮幸。』
奧運會志願者面試讓考官折服
今年春天,劉老教語文的妻子去北京一所中學任教,老兩口於是都去了北京。在北京劉老挺憋悶的,小語種志願者的工作不好找,自己有勁不知道該往哪兒使。劉老經常關注奧運會志願者的各種新聞,有一次聽說奧運會組委會急缺俄語翻譯,劉老馬上就跑去報名了,在一段流利的俄語自我介紹後,十幾名考官竟然只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妻子是俄羅斯人嗎?』幾天後,劉老給奧運會組委會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對方回答他:『我知道你,就是那位成績最好的老同志!』就這樣劉老順利通過了。
在北京奧運會上當志願者那段日子,是劉老終生難忘的。如果來了俄羅斯客人,組委會就派車把劉老接過去當翻譯。別人三天一個班,他卻要天天上班。當時,劉老的妻子因為想家已經辭去了北京的工作,自己回到了哈爾濱,劉老卻堅持花3000元錢在北京租房完成了他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的光榮使命。
夢想:在自家門前為大冬會做貢獻
殘奧會結束後,劉老光榮地被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奧組委評為優秀志願者。獎杯、獎牌拿回一大堆,獎品是一部手機,劉老沒捨得用,把它珍藏起來了。
一回哈爾濱,劉老馬上去共青團哈爾濱市委報名大冬會城市志願者,可一直沒有消息。劉老坐不住了:『我雖然老了,但是身體特別好,看報紙都不戴眼鏡。如果從事不了志願翻譯工作,那麼教志願者們學俄語我肯定行!』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劉老說,『大冬會就在家門口,如果能讓我盡一份力,讓我為家鄉做點貢獻,我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