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12月3日,汶川大地震重災區四川省劍閣縣寒風凜冽,氣溫驟降。據四川省氣象局預計:今年冬季,四川地震災區氣溫將偏低1℃左右,有4次區域性較強降溫過程,災區群眾安全過冬形勢嚴峻。這也引起了遠在幾千裡的援建省黑龍江人民深切關心,3日,黑龍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杜家毫率團親赴劍閣,調研指導劍閣的災後重建工作。劍閣縣城北鎮民主村農房重建是納入黑龍江援建的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重建工程之一。『5.12』特大地震造成該村209間房屋倒塌,205間房屋嚴重受損無法居住,全村89戶、373人無家可歸。災情發生後,在黑龍江省的大力援助下,該縣迅速部署受災群眾安置工作,5月底便完成過渡安置,373人全部入住,隨後立即啟動房屋除險加固工作和啟動永久性住房重建工作。目前,已竣工入住28戶,預計春節前該村所有住戶將全部搬入新居。
民主村二組的劉恩斌老人今年已經80歲了,他和老伴於11月8日搬入新居。記者看到,他們家佔地60多平米,兩層樓房,屋內寬敞明亮,家具家電一應俱全,溫暖的屋子完全能夠抵御寒冬的侵襲。看到前來視察的黑龍江領導,老人家趕緊上前,緊緊握住杜家毫副省長的手,連聲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你們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為了表達他們家的感激之情,老兩口專門找人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人到心到真情到,送錢送糧送棉襖』,橫批『龍劍一家親』。杜家毫副省長欣慰地說:『看到你們住得好我們就放心了!全國都是一家人,你們受災很牽動黑龍江人民的心,我們雖然相隔幾千裡,但心是連在一起的,情是融在一起的,我們不能讓你們受凍!』
在民主村,很多人都搬入新居,一些在建的房屋也即將完工。『廢墟上建起新樓房,飲水思源感謝黑龍江』、『地震無情人有情,感謝黑龍江大恩人』……隨處可見的標語代表了災區人民的感恩之心,許多老百姓從家中拿出水果、花生等土特產,熱情地招待來自遠方的恩人。
『大家請到屋裡坐,外面冷,進來烤烤火吧!』劍閣縣姚家鄉天字村村民王澤政看到黑龍江的客人來看望他們,熱情的招呼著。走進屋內,記者頓感溫暖,嚴寒頃刻之間便被拒之門外,黑龍江援建指揮部分發的烤火爐效果明顯,既安全又保暖。『我們還有政府發的被褥、棉衣和電熱毯,晚上睡覺一點也不冷。』雖然屋內還沒裝修,但王澤政已經非常滿意。在他家周圍,還有一些已經建好和快要建好的房子,路旁停著一排裝滿建材和棉衣棉被等物資的運輸車輛,當地村民正積極重建家園,准備渡過寒冬。
作為首批黑龍江省『一幫一』定向幫扶重建住房對象,原籍青川縣紅光鄉陶龍村的村民岳光明,在大地震中失去家園和所有財產,他和兩個兒子離開青川,移民到劍閣縣北廟鄉石橋村。在黑龍江大慶慶瑞公司和黑龍江援建前線指揮部的幫助下,他一家三口於11月19日搬入佔地75平方米的永久性住房,正式在劍閣縣安了家。看到他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家具,杜家毫副省長當即給他發放了慰問金,並鼓勵他要戰勝困難,勤勞致富。
看到災區人民積極重建家園,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已經第二次來劍閣的杜家毫副省長感慨地說:『跟我上次來的時候相比,真是變化很大啊,進度很快!』在聽取了建築施工方負責人對工程進度的匯報時,杜家毫副省長強調,一定要注意建築質量,提高房屋抗震能力,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
為了劍閣縣受災群眾安全過冬,作為對口援建的黑龍江省,不僅加快了劍閣縣災區群眾自建永久性住房的建設速度,盡最大可能讓災區群眾盡快入住新房。同時,他們11月迅速撥款50萬元,采購5000多套棉被、棉衣發放給貧困戶,還為劍閣災區群眾運來20萬套(床)棉衣被,已全部發放到災區群眾手中。
據悉,劍閣災區群眾通過入住新建永久性住房、投親靠友、租(借)房屋、住板房和住過渡安置房等方式,全縣36326戶安置對象已全部得到安置。同時,永久性住房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截至目前,全縣永久性住房建設已完工全入住2171戶,工程過半戶6690戶,春節前可實現全入住戶7700戶,工程過半14100戶。
黑龍江省發改委改革處處長李學福說,東北人在建築房屋和援建工作中具有充分的御寒經驗,新建的房屋都采取了北方的保暖方法,這對劍閣人民渡過寒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劍門雄關寒風無情肆虐,但劍閣人民今冬無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