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在埋怨聲中撒了8年 融雪劑的困惑:不用?用?
2008-12-08 07:02:1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鞠紅梅 崔志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8日訊 上周一場雪後,走出哈爾濱火車站的外地人看到的是這樣的景象:停車場排隊等客的出租車一個個跟『泥猴子』似的,擋泥板、排氣管上滴答地淌著黑水;馬路上,黑色的泥漿被軋得翻著花打著滾,成塊的泥點子四處飛濺。這是雪嗎?外地人感到奇怪,這與印象中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也差得太遠了。

  雪怎麼會是黑的?外地人理解不了,冰城人也同樣困惑。

  其實,自2000年融雪劑首次在哈爾濱亮相那天起,落雪成泥的現象幾乎年年上演,來自各方的聲討從未間斷。

  『融雪劑能不能不使?』清雪部門的答復是:不能不使,但要做到科學使用,少量使用。『過量使用融雪劑的現象還會不會發生?』清雪部門說:盡量避免,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把握。

  這確實是個難題。融雪劑還得使,度又難以把握,這樣誰來保證雪泥現象不會再發生?一個月後冰雪節,兩個月後大冬會,屆時的東道主總不能就這樣一身髒兮兮地迎接客人吧?

  親歷

  雪後滿城黑泥湯

  1日晚下了一場小雪,次日早出門時感覺空氣很是清新,決定踏雪上班。雪雖不多,踩在腳下仍嘎吱作響,感覺很舒服。可出了小區,眼前的景象變了,大街上黑色一片,馬路中的雙實線、轉向標識都被黑雪遮上了。來來往往的機動車都是頭頂白雪,一身黑泥。路倒不滑,車輛行駛速度較快,濺起的大泥點徑直向身上撲來。走到單位,新穿的旅游鞋白底已染成了黑色,不一會兒鞋底上沾的雪泥便化成了黑水,一步一個黑印。當天,記者外出采訪,所到之處滿目黑雪,隨著車輪的轉動、人的流動,帶著融雪劑的殘雪迅速向城市的各個角落擴散。人行道上的積雪眼見著由白變黑,人流聚集的室內公共場所地面上黑跡斑斑,商場保潔員掄著已是黑乎乎的拖布一邊拖地,一邊不停向剛進來的顧客喊:『麻煩各位在門口多蹭幾下鞋。』

  在一些主要街路上,偶見環衛工人在清掃街路上的積雪,可他們只掃不清,那些被車輪碾到路邊和隔離帶下的黑雪又被掃回了路面上,任其被車輪卷走。記者問:『殘雪為什麼不裝車運走?』環衛人員說:『上面沒讓運。昨天融雪劑撒多了,清運走了浪費,反正這幾天還要下雪,省得再撒融雪劑了。』

  晚上回家,出門時還一片潔白的小區庭院也成了『爛泥塘』。

  3日早出門,天上飄著雪花,接在手裡,迅即化作一滴清水。有了昨天的經歷,記者決定乘車上班。坐在車內向外看,路面如昨天一樣黑膩膩的,殘留的融雪劑仍在發揮著作用,白色的雪花一落地轉眼就沒了本色。出租車司機陳寶宇發牢騷:『撒融雪劑路面確實不結冰,好走,可這回撒得也太多了,都和稀泥了,髒不說,還腐蝕輪胎和底盤。』路上,陳寶宇講了兩件難堪的經歷,一是有南方客人問:『哈爾濱是不是產煤?』另一個是他拉客人到大慶,因大慶清雪全憑機械加人工,禁用融雪劑,他發現同樣剛下過雪的大慶街面很乾淨,車自然也很乾淨,和當地的出租車並排行駛,他那掛著黑A牌子一身黑泥的車顯得很紮眼。記者下車後,同事提醒褲子上沾東西了,一摸,一把入手即化的黑泥。心想,肯定是剛纔乘車時蹭的。

  調查

  為何要使用融雪劑?

  走訪中,市民的普遍反映是:哈爾濱髒成這樣,都是融雪劑惹的禍。

  環保專家介紹,目前融雪劑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醋酸鉀為主要成分的有機融雪劑,雖然這類融雪劑融雪效果好,沒有什麼腐蝕損害作用,但它的價格太高,幾乎很少使用;另一類是氯鹽類融雪劑,價格僅相當於有機融雪劑的1/10,我們現在用的是後種。雖然它在融雪方面效果挺好,但它對地面和路橋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對植物有害,而且含鹽融雪劑的雪水會夾雜地面污染物滲入地下水層,引起水污染。同時,含鹽融雪劑破壞了雪水的淡水性質,使得這一向被我們視為自然財富的降雪在摻了融雪劑後成了有害的垃圾。

  既然融雪劑有這麼不利的影響,為什麼我們還在熱衷使用?市清雪辦相關人員說:隨著近些年哈爾濱城市迅速發展,城區清雪面積已由10年前的1200萬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3500萬平方米,雖然路橋多了、寬了,可比起汽車的增長仍然滯後,出於交通順暢及安全等方面考慮,以往人海戰術的清雪方式難以實行,並早已被專業化、市場化、機械化的清冰雪體制替代,在人員有限、機械化程度還有待提高的今天,融雪劑的輔助功能必不可少。再者,哈爾濱坡路較多,在一些特殊的天氣,降雪後路面會立即形成薄冰,清除這種薄冰機械根本幫不上忙,人工清理效率又非常低,唯一的辦法只能是使用融雪劑輔助清雪,所以在降雪過程中及時使用融雪劑是保證交通順暢、人行安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他說,以機械加人工為主,以撒布融雪劑為輔是哈爾濱多年來經過實踐及論證探索出的較為科學的清雪模式,只要能嚴格控制融雪劑的使用量,是不會對城市造成危害的。

  對於幾天前出現的全城黑泥湯的現象,清雪辦人員解釋:融雪劑本身是無色的,與雪融合也不會產生令雪變色的化學反應,積雪是在融化的過程中吸附了空氣中的灰塵纔導致顏色變黑。這次出現滿城雪泥的現象雖然與融雪劑撒多了有一定關系,但同時還有氣溫偏高、空氣污染等多種原因。

  融雪劑需要花錢買,多撒難道不怕增加清雪成本嗎?一業內人士說,正常來說多撒融雪劑確實增加了清雪成本,可如果想偷懶,光撒不清就省了。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哈爾濱市允許撒布融雪劑的主要路橋面積1500萬平方米,按最高限量每平方米撒80克融雪劑,按每噸融雪劑1000元計,全面積播撒要12萬元,要加上機械、人工,清雪的費用少說也得上百萬。前幾天小雪連著下,很多地方撒了一次融雪劑後幾天都沒人管,這不就省時省力又省錢嗎?所以說,這次一些清雪單位出現播撒融雪劑過量問題,除了對雪情估計失誤外,也不排除個別清雪單位有存心多撒融雪劑以圖一勞永逸的想法。

  探究

  融雪劑咋就用不明白?

  作為融雪劑的使用大戶,城管部門當然也知道融雪劑過量使用的危害。據了解,如何讓撒完融雪劑的街道不出現黑泥湯橫流,市清冰雪指揮部曾做過大量的實驗,進行了細致的案頭工作。在《哈爾濱市融雪劑使用管理細則》中,對融雪劑使用方式的規定非常細致。其中規定,在清冰雪作業時,融雪劑的使用應根據降雪量、雪程和溫度走勢計算用量,必須統一安排機械撒布,保持撒布均勻。還列有《融雪劑撒布數量表》,其中按溫度、數量、雪情,對融雪劑的使用分為三個等級,且有標注說明:『氣溫呈上昇趨勢是可選擇下限量;氣溫呈下降趨勢時可選擇上限量』。

  對於使用效果,《細則》明確規定『以假融、呈雲片狀、淺黃色為宜,不得過量撒布以致融成黑色雪泥、雪水狀。』清冰雪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這些全是經過實驗得出的科學數據。按這個數據撒融雪劑絕不會讓雪變成黑泥,也不會對路面和車輛造成過多損害。

  雖然對融雪劑何時用、用在哪、使用量、使用效果等《細則》中都有細致的要求,但通過清雪實踐,僅從感觀上也能看出,《細則》並沒有落實。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細則》中的規定是做實驗做出來的,而實驗與實踐有很大區別。比如規定要求小雪時、溫度在-5℃?-15℃時,每平方米撒5到10克融雪劑,這種用量怎麼控制?以我們現在的操作技術沒辦法控制。

  適量使用融雪劑,路面上的雪會呈現假融的狀態,這時候雪變成淡黃色,非常松軟,好清理,而且及時運走不會出現黑泥湯現象。可市民看到的是融雪劑似乎不只是撒得稍微過量,而是過量很多,而且並非只在重點路段撒了融雪劑,並且撒後就沒人管了,看不到有人清運。按照相關規定,對超量、超范圍使用融雪劑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給予黃牌警告,對連續兩次受到黃牌警告的,將按照《哈爾濱市對清冰雪工作責任單位負責人實行問責實施細則》進行處罰。但實際上,幾天前的那次融雪劑用量過度出現後,對相關部門也只是通報批評,至今連一張黃牌都沒發出去。

  業內人士介紹,《細則》變成紙上談兵,主要是由於目前對融雪劑的使用沒有實質的約束手段。市財政每年撥付的清冰雪費用是650萬元,而全市每年清冰雪消耗資金約三四千萬元,在清冰雪費用上,主要是各區投入,清冰雪的主力也在各區,因而行業主管部門沒辦法約束和管理。制定的很多獎懲制度都落實不了,一些可行的懲罰措施又不疼不癢,不能給清雪主力單位以實際的觸動。

  思路

  融雪劑不用行不行?

  ●松北區從未用過融雪劑

  既然融雪劑總是用不好,那不用行不行?近些年,率先使用融雪劑的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正開始禁止使用融雪劑清雪。在我國,北方城市中的大慶也不用融雪劑照樣清雪清得乾淨。而松北區,自2005年建區至今清冰雪未用過一次融雪劑。

  今冬的前五場雪,對比著江南的『大泥潭』,松北區潔白的雪景、乾燥的馬路讓市民大為稱道。

  松北區堅持不用融雪劑,在每年清雪上是下了一番真功夫的。很多相關人士都知道,撒融雪劑後清雪比較容易,清潔人員把雪泥推到道邊就可以裝車拉走,甚至在溫度較高的時候,一些撒過融雪劑的馬路上雪變成了黑水,根本不用人清理,這也是一些單位樂於多撒融雪劑的原因。但在松北區,清雪的難度就相對高一些。他們把馬路分成多個等級,一些重點路段、公交站點必須邊下邊清,雪下多久,清潔工人就要工作多久。在車流量大的松北大道,一條馬路被分成若乾級別,公路大橋到太陽島道口這一段,車流量很大,清雪工作一律在夜間和清晨進行,夜間用機械大致清一遍,清晨清潔工人再一點點把路面『啃』乾淨。

  據悉,松北區從來沒有購買過進口清雪機械,這個區現使用的4種共6臺清雪機,都是在4年的清冰雪過程中根據實戰經驗陸續自行研制的。比如『吊環錘打式清冰雪車』,就是在拖拉機的前面加上了一排旋轉的錘子,特別適用於被車碾壓成薄冰的路面。還有輾壓式、滾刷式清冰雪車和推雪鏟,適用於清理不同情況的冰雪路面。而且這些機械全是在灑水車、拖拉車、翻斗車上加上一個工具,一車多用,使現有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不撒融雪劑,要付出更多的人力和時間清理冰雪,松北區在清冰雪方面是否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記者采訪得知,松北區每年用在清雪上的費用並不高,大致在二三百萬元。對比全市每年清冰雪消耗資金三四千萬元,松北區清冰雪的投入是相對較低的。該區綜合整治辦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省錢主要是省在了購買融雪劑的費用上。

  ●人海戰術還適不適用?

  面對雪後滿地的黑泥,人們會想起從前以雪為令的生活,只要一下雪,每個人都帶著掃帚、鐵鍬上街清雪。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樣的暖冬,冬季雪更大,但誰也沒感覺清雪有多難,每人清一塊,一兩個小時全街就都清理乾淨了。一些市民認為,與其讓現在的黑泥在外地游客面前丟臉,還不如自己上街清雪,如果政府這樣號召,市民肯定會積極響應。

  面對市民的熱情,市環衛辦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的道路情況不太適合用人海戰術的老辦法,近些年道路和車輛的數量都在增加,這就要求清冰雪的速度快一些、讓行駛條件好一些。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過去『門前三包』的辦法不太符合社會分工明細的形勢,但現在看來,使用的很多新辦法都沒有收到較好的效果,今年頭幾場雪的清理引起了市民普遍不滿,在這種情況下,人海戰術倒是一個可考慮的辦法。當然實施的時候需要有相關部門把工作做細,像松北區清冰雪那樣,把每條路、每段路分門別類,看適用於哪種辦法。在一些車流量不大的路段,可以適當恢復人海戰術。一些出租車司機反映,就在與我們距離不遠的大慶市,現在仍采用人海戰術清雪,清雪效果相當好,既沒有影響交通,也從未出現過白雪變黑泥的情景。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