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2月9日訊 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我省交通安全管理加大科技投入,『電子警察』的數量猛增,由於這種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的獨特作用,各地對『電子警察』執法需求很大,發展很快。據省交警總隊統計,全省交警部門共有固定監控設備800餘部,移動監控設備210餘部。但是,『電子交警』畢竟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在使用、管理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為此我省出臺多項措施,規范其執法行為。
『電子交警』工作規范出臺
2008年10月1日,《黑龍江省道路交通技術監控設備使用管理工作規范》,正式試行。這個工作規范對電子警察的設置、審核、告知、檢定、違法處罰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規范,使電子警察執法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
今年以來,省交警總隊高度重視道路交通非現場(電子警察)執法工作,針對社會和群眾普遍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整改存在的突出問題,規范執法行為。省交警總隊交通處副處長李雲波說,制約電子警察發展的因素很多,比如群眾知情、投訴難;異地違法接受處罰難;告知程序履行難;交通違法信息傳遞渠道不暢和個別地方錄入交通違法信息滯後等問題。
李雲波介紹,我省的道路交通非現場即『電子警察』執法工作是在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戰斗力的科技強警大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是近年來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落實科技強警、實施智能交通的重大舉措。利用科技手段進行執法對遏制闖紅燈、超速行駛等嚴重違法行為、提高管理力度、增大管控范圍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解決警力不足、固定違法行為證據的作用,是交警執法觀念、執法模式重大轉變的結果。因此,嚴格規范『電子警察』執法行為一直是省交警總隊高度重視的工作。
聯系機制織成執法網絡
電子警察執法的突出特點在於非現場,交警部門在後續的違法處罰中會經常涉及到其他地市支隊、大隊的配合和幫助。在以往的工作中,各地交警缺乏工作上的聯系,需要其他交警部門配合的工作,聯系起來很麻煩,致使工作效率低,群眾有意見。為了加強省、市、縣交警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及時解決電子警察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省交警總隊建立了全省交警系統非現場(電子警察)執法工作聯系機制,確定了總隊、支隊、大隊電子警察執法崗位聯系人和辦公電話,解決了電子警察執法崗位溝通聯系不暢問題。
為了便於諮詢和投訴,省交警總隊還通過媒體和總隊網站向社會公布了全省各支、大隊的電子警察執法的公開辦公電話,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總隊也設立了電子警察執法崗位,負責接待群眾投訴,監督、指導、協調各級交警部門的執法工作。各交警支隊還建立了道路交通違法查詢網站,引導群眾自行查詢違法紀錄。
異地處罰業務全省開通
省交警總隊還建立了黑龍江省交警總隊綜合查詢系統,提供了統一的辦公平臺。之前的電子警察執法工作,是各支、大隊各自為戰,各用各的系統,各用各的數據庫,執法工作十分混亂。經科研開發,黑龍江總隊建立了全省統一的綜合查詢系統,統一了全省的數據傳輸和執法模式,全省各級交警部門可以在一個辦公平臺上查詢資料,辦理電子警察執法等相關業務,實現了資源共享,方便快捷。
異地處罰難,是電子警察執法的一個突出問題,群眾反映非常強烈。省交警總隊科研開發出適於電子警察異地處罰的軟件,並在全省14個交警支隊先行開通了電子警察異地處罰業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受到社會的好評。這項業務待適當時機將在全省縣級大隊全面鋪開。
非現場執法效果顯著
2006年8月28日哈爾濱交通違法的『電子警察』開始正式運行使用,之前一個月的試運行期間,共記錄74萬餘條機動車違法行為,其中主要是闖紅燈行為。而在2007年,哈爾濱市區共抓拍交通違法記錄14萬餘條,2008年前十個月,全市被抓拍的交通違法行為不到10萬次。在全省,由於『電子警察』的出現,交通違法行為都在大幅減少。
通過一系列措施,交警部門的執法行為得到了有效的規范,群眾的投訴率大幅度下降,電子警察執法逐步走上了規范化軌道。省交警總隊總隊長趙亞光說:『非現場執法是道路交通執法的一部分,為道路交通執法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對維護交通秩序、預防交通事故,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作為新的執法形式,電子警察在管理和使用上還存在諸多不足,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方面。省交警總隊將進一步完善電子警察執法形式,規范電子監控設備的執法行為,使交通非現場(電子警察)執法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正規化、人性化的健康發展軌道。』壓題照片李進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