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訊 冰城市民翹首期盼和圓市民百年之夢的哈爾濱地鐵一期工程於今年9月正式破土動工。經過建設者兩個多月的鏖戰,已完成給排水、電力、通信、煤氣、供熱管線遷移工程1.3萬米;道路恢復2萬平方米,撼沙1.5萬立方米,地鐵一期工程理工大學站、南直路站、哈東站等8個車站的地下圍護結構鑽孔樁施工初戰告捷。隨著地鐵的建設,這條『橫貫』哈爾濱的地下『黃金線』,將拉大城市骨架、增強中心城市的區域輻射功能、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對提昇城市建設品質、改善投資環境等諸多方面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
破冰之旅
8年申報3年籌措
哈爾濱因長期受城市交通需求增長、地形起伏較大、冬季冰雪封路、鐵路環繞和分割城市等不利因素影響,構築現代化、立體化交通體系困難重重。早在1973年,哈爾濱根據平戰結合的原則,按地鐵標准修建了一條長約10.1公裡人防地下工程(即『7381』工程)。1998年初,哈市成立專門機構,精心編制完成了哈爾濱市軌道交通客流調查分析與預測報告、綜合交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大綱等十幾個主要文件,並通過了國家以及省、市有關方面的專家評審。2002年,國家發改委規定GDP在10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城市有資格申報地鐵項目。因哈爾濱符合條件,他們著重站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系統地制定地鐵近期10年和遠期10年的建設規劃。2003年,哈爾濱向國家發改委遞交了地鐵建設規劃。2005年7月,國務院審批了哈爾濱市地鐵工程近期10年規劃。至此,哈爾濱地鐵工程終於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2007年,哈爾濱地鐵一期工程立項獲國家發改委審批。籌劃了多年的哈爾濱地鐵,在走過8年申報之路、3年籌措之路後,終於塵埃落定。
力拔千金
撬動市場經濟杠杆
地鐵建設是資本密集性、技術密集性項目,投入產出比一般的工程復雜,較大的投資需求使投融資成為關鍵所在。地鐵一期工程西起哈醫大二院,東至哈東站,貫穿城市中心區,全長14.33公裡,設車站16座,初步設計概算87.1億元,建設期4年。為確保地鐵一期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哈市著力破解資金瓶頸問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地鐵一期工程籌融資擬通過省、市財政投入、股本注入、資源開發、公司債券、銀行信貸、招商引資、配套費增收等渠道,從啟動建設、接續發展、持續投入和後續保障4個方面實現一期工程籌資融資。
同時,他們積極撬動市場經濟『杠杆』,強力轉動城市資本經營『魔方』,在充分挖掘地鐵建設所帶來的地下空間開發活力上,出臺了地鐵沿線地下空間管理辦法和多元化引資意見,重點包裝推介了地鐵站點地下空間開發配套項目;對與地鐵站點相連通的地上地下商服建築等,擬收取地鐵工程接口費和配建費來多方籌措建設資金;探索建立地鐵項目自主經營、自求平衡的經營管理機制,推進地鐵廣告、通訊管廊、商服設施、站點冠名權的有償出讓,增加收入,平衡運營;借鑒國內其他城市地鐵建設籌融資作法,制定了地鐵關聯用地管理和收益歸集辦法,在一期工程沿線儲備了地鐵關聯用地。日前,哈爾濱人和商業控股公司及其香港翔合等全資子公司擬斥資25億元,在地鐵沿線打造近20萬平方米的地下商業長廊,成為地鐵工程相關地下空間開發的最大項目。
地鐵經濟
開啟新一輪經濟增長亮點
有了地鐵的城市都有這樣的感觸:地鐵建設到哪裡,城市就發展到哪裡;城市發展到哪裡,地鐵就會像串珍珠一樣,把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珍珠帶』、『黃金線』,結果是城市資源由此而獲得新生。
如今,處於地鐵1號線周邊眾多商家,面對地鐵帶來的巨大商機,已經開始大打『地鐵牌』。地鐵沿線無論是新房、二手房也因地鐵的開建,房價一路飛漲,新房一直熱銷。
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教授說,雖然距離地鐵通車尚需一段時間,但地鐵對哈爾濱經濟有著巨大的輻射和拉動作用。地鐵推動了城市化發展,更意味著巨大產業效應的發散,意味著原有城市布局的改變,意味著滾滾商機和財富撲面而來,地鐵站點周圍的娛樂業、服務業等行業將會迅猛發展,也就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哈工大博士、上海地下空間聯席執行主席耿永常博士分析認為,據多個城市的實際效果測算,地鐵建設每投資1個億,可拉動相關產業2.6個億。在地鐵施工建設中要消耗大量的建築材料,包括水泥、鋼筋、石材等,對近水樓臺的本地相關企業而言,無疑是個難得的商機。僅哈地鐵一期土建工程就需要7類36種建材產品。大量的建材需求為地方企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品昇級、帶動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這大大提高了地鐵建設對當地經濟的貢獻率。
一條地鐵的出現,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象征著新的城市生活,它正在演變成為縱橫於城市的『黃金線』。哈市地鐵的建設,將為地產、機械、建材、通訊、廣告等近三十個相關產業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開啟新一輪經濟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