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市近200種價值420多萬元傳統賀卡投入零售市場
2008-12-14 09:01:0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馬曉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4日訊 於很多人來說,每逢新年,挑選自己心儀的賀年卡,再一筆一畫的寫下自己新年的祝福,然後裝進信封、貼上郵票、投進郵筒,這曾經是最美好、最熟悉的生活片段之一。但隨著通信、網絡的發達,電子賀卡、短信逐漸成為更便捷、迅速的傳遞祝福的方式,傳統新年賀卡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隨著2009年的臨近,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傳統賀卡這種『老物件』來傳遞對未來的『新感覺』。

  市場火爆,傳統賀卡銷售猛增

  記者日前從哈爾濱市郵政部門了解到,今年共有接近200種價值420多萬元的傳統賀卡投入零售市場。雖然距離本月下旬的銷售高峰還有一段時間,但到目前為止已經售出大約一半的賀卡,預計本月底前所有零售賀卡將全部售罄。與哈爾濱市去年投入零售市場的傳統賀卡只有近百種,總價值300萬元左右的情況相比,今年的傳統賀卡零售增幅明顯。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南崗、道裡多家郵政營業廳,發現購買新年賀卡的市民絡繹不絕。在南崗郵局,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圍在銷售賀卡的展臺前認真挑選。據工作人員介紹,本月以來,購買新年賀卡的市民明顯增多。由於不少賀卡都是一套多張,所以不少人一買就是10多套幾十張,一些人乾脆買完就在這寫好直接寄走。

  據了解,今年市場的賀卡種類繁多,帶種子澆水後會發芽的植物型賀卡,有刺繡圖案的刺繡藝術賀卡和一些異型卡都十分受歡迎。『神七飛天』、『紀念改革開放30年』等主題賀卡更是格外搶手,另外,由於今年所有郵政賀卡全部采用環保材料,貼有『綠色環保』標識,尤其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記者在哈爾濱市多家批發市場走訪中發現,由於這幾年賀卡銷售轉淡,因此,在一些批發市場已經很難找到專門銷售賀卡的攤位,多數都是和圖書、文教等商品放在一起銷售,無論是賀卡的種類還是數量都十分有限。因此,近來傳統賀卡購買的熱潮,讓不少商家有些措手不及。

  見字如面,重拾久違的真摯

  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位正在購買新年賀卡的市民,他們年齡最大的64歲,年齡最小的14歲。其中,5位市民要將賀卡發給自己的親戚,13位市民的賀卡寄給朋友,兩位市民的賀卡要寄到國外的親人手中。通過了解,記者發現,除了兩位市民有每年寄賀卡的習慣外,其餘的購買者都已經多年不買賀年卡了。雖然送賀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見字如面的真摯,是他們對傳統賀卡的最深切感受。

  在企業負責人力資源工作的李女士,購買了一套『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賀卡。她說:『這幾年,我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收到不少賀卡,多數都是客戶、企業發來的,也有一些朋友的,但大多數祝詞都是印刷好的,感覺有點像在看手機短信。但去年元旦,我一位老戰友給我發來了一張紅色的賀卡,她略帶傾斜的字跡真是見字如面,讓我濕了眼眶,雖然還是「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這兩句話,但感覺特別有情誼。所以,我決定今年自己挑幾張賀年卡,親筆寫上祝願,讓大家感受到我的一片心意。』

  光榮記憶,分享2008的輝煌

  2008年,中國有太多的光榮與輝煌,以『奧運會』、『神七飛天』、『改革開放30周年』等為主題的新年賀卡尤其受到市民的歡迎。他們希望通過這些記錄精彩瞬間和光榮時刻、歷史的圖片,與朋友回味這些難忘的經歷,分享當中的美好回憶、憧憬美好的未來。

  記者從市郵政局函件局直復營銷中心了解到,以2008奧運會開幕式為主題的臺歷《盛世畫卷》上市一個月銷售一空,共15000套。為了能夠買到這種臺歷,不少市民紛紛到郵局排隊,最多的時候一個窗口排了幾十人。

  一套六張的『神七』系列賀卡也同樣成為賀卡中的熱點。徐先生買了三套『神七』賀卡,一套留給自己收藏,其餘兩套分別郵給遠在美國的姐姐和女兒。『這是中國人載入史冊的事件和時刻,是中國人的光榮。我希望遠在國外的親人能分享這份驕傲和自豪,我覺得這是最有意義的新年禮物。』

  記者在網絡上的一些論壇中也看到不少網友紛紛曬出了自己購買的傳統賀卡,很多都與『奧運』、『殘奧會』、『神七』有關。網友『今年夏天』對自己的『福娃』賀年卡情有獨鍾,他稱:要把這幾張賀年卡發給自己在做奧運會志願者期間結識的好朋友,相信這段經歷是他們一生難忘的回憶,希望今後還能有這樣地美好經歷。網友『自由翱翔』則用不同角度的多幅照片展示了自己購買的殘奧會『紅葉』賀卡。

  情感支持,傳統賀卡的社會傳遞

  對於很多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來說,關於新年賀卡的回憶應該十分深刻。精挑細選,在大大小小成片的賀卡中尋找最獨特的、最合心意的那張。挑選的不單是圖案還有賀卡上印好的溫馨字句。再接著,就是開始絞盡腦汁在每張賀卡上寫下自己原創的祝詞。由於很多時候,要送的賀卡多達數十張,所以祝詞如何不重復成為最大的難題。與其說是忙著送祝福,倒不如說是享受過程的幸福。采訪中,大多數市民都津津樂道的回憶起多年前賀年卡帶給自己的快樂。『雖然電子賀卡、短信也都是祝福,但總感覺那更像一種形式,而紙質賀卡更真誠,有感情。』

  傳統賀卡經歷了從盛到衰的過程,如今又悄然回歸。這引起了很多社會學者的興趣,他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一些學者認為:『電子賀卡和手機短信的泛濫,越來越讓人感到隔膜,無法再承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人們在內心深處呼喚一種拉近距離,打破隔膜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傳統賀卡無疑是最朴實、最經濟、最平等的方式。』『傳統賀卡的回歸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人們對社會情感支持的渴望,特別是今年經歷了一系列的悲喜之後,積聚的情感急需表達。而這種賀卡傳遞,打破了生活圈子小范圍的界限,最大限度的、最大范圍的表達著自己的情感,親自書寫本身就是一種對友誼、親情的承諾和兌現。』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