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5日訊 題:死在酒友手下的『酒仙』——牡丹江農墾公安局偵破『11•25』殺人案紀實
鄭聯聰 汪正合
2008年11月25日。
北國邊陲的農墾小城雲山農場一片靜謐,雪後天晴的冬日給人們帶來些許暖意,早飯後,這裡的人們像往日一樣悠然地走在路上……
『怎麼好幾天沒有看見你弟弟鄭金秋了,家裡不取暖可別凍了自來水!』一職工對正在路上走的鄭金明說。
鄭金明看了一下手表,快8點了,心想,失蹤多日的弟弟不知乾什麼去了,聽到同事說的話,便到弟弟家幫著點爐子取暖。當他將手伸進豆秸垛,看見豆秸下露出只手,隨即『啊』地一聲倒退了幾步,慌亂中他拔通了報警電話,此時是11月25日8時。人命關天,案情重大。雲山公安分局接到報警後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對現場進行保護的同時開始對死者鄰居進行走訪。隨即,牡丹江農墾公安局副局長雷顯明和刑警大隊長張冬帶領偵查、技術人員迅速趕到現場。
經初步勘查,死者為中年男性,頭部有明顯鈍器擊打傷,面部及右顳部有致命傷,豆秸上附有大量血跡,屍體上蓋有一舊塑料布。種種跡象表明,死者系他殺,很可能被殺死後拋屍到豆秸內掩埋。
究竟是誰對死者下如此毒手?奸殺,情殺,仇殺還是圖財害命?副局長雷顯明向公安局匯報了案情,公安局長辛連軍做出批示:組織精乾警力,盡快破案,為秋風行動再立新功。
警方迅速成立了以刑偵副局長雷顯明為組長、刑警大隊長張冬、雲山公安分局教導員劉城為副組長的『11•25』專案組,並從分局抽調16名精乾力量參與專案偵破,走訪調查工作全方位地展開……
根據死者體貌特征,通過親屬辨認,很快查明了死者身份,死者名叫鄭金秋,現年43歲,黑龍江省慶安縣新民鄉人,離異多年,女兒在外學習,他獨自一人生活,現暫住虎林市雲山農場C區五委。他在隊裡是個出了名的游手好閑之徒,經常酗酒,綽號『酒仙』。
死訊不翼而飛,一時間人心惶惶,對『酒仙』的死,大家議論紛紛。
鄭金秋因何被殺?凶手是誰?偵查員經走訪了解到:鄭金秋沒有正當職業,經濟比較拮據、經常到別人家蹭吃喝,嗜酒如命,且其欠債較多,朋友關系復雜,經常和別人發生爭執,矛盾較多。他雖然經常夜不歸宿,但沒有發現男女關系問題,因此警方排除了情殺、仇殺及圖財害命的可能。
專案組分析,這個生產隊很小,外來人員不多,犯罪嫌疑人極有可能就是在本隊。刑警隊長劉國良和治安隊長張曉軍各帶一組偵查員再次入戶進行調查走訪,重點針對與死者有恩怨、債務關系的人進行摸排。
村中的萬某首先進入了警方的視線,萬某和鄭金秋因玩麻將吵過架,並在眾人面前揚言要打死他,經過多方調查,萬某不具備作案條件,很快被警方排除。
村民姜某與鄭金秋有債務關系,因鄭借錢總是不還,兩人也因此很少說話,但走訪調查姜某沒有作案時間。
李某夏天因倒垃圾與鄭金秋發生過矛盾,但經調查李某外出數月……
案件一時變得撲朔迷離。
案情分析會上,鄭金秋的鐵哥們孫久華進入了警方的視線,他平時常和鄭金秋在一起喝酒稱兄道弟,可對鄭的死卻顯得十分冷漠。11月28日,偵查員再次找孫久華了解情況,得知其打車去了虎林市,當偵查員打電話找他時,孫謊稱自己上山了。他的一些反常行為引起偵查員的懷疑,專案組決定對孫久華的住宅進行搜查。果然,在孫家的爐灶裡發現有被燒過的鞋釘,衣物等,孫久華的疑點不斷上昇,查清孫久華的去向,並盡快將其抓獲,是本案的突破口。
孫久華,男,現年34歲,雲山農場人,兩年前打工期間認識了鄭金秋,因為都是單身一人,二人常在一起吃喝玩樂,關系很好。
經偵查員工作獲悉,11月28日,孫久華從虎林乘坐長途客車去了哈爾濱市,為確保抓捕工作萬無一失,專案組決定派偵查員追捕,同時部署警力在哈爾濱設伏抓捕,11月29日10時許,正當孫久華在車站旁的夢緣旅店訂去往北京的車票時,被早已守候多時的偵查員快速抓獲。
『沒想到你們會來得這麼快!能否答應我讓我見一下我母親,我對不起父母……』被抓獲的孫久華沮喪地說。
經過突審,犯罪嫌疑人孫久華交代了犯罪經過。
原來,鄭金秋和孫久華是酒友,沒事就在一起喝酒。11月15日零時許,孫久華在家睡覺,鄭金秋酒後來到孫久華家,讓孫准備酒菜,繼續喝,因平時喝酒總是孫付款,孫推脫太晚了不想喝了。遭到拒絕的鄭金秋看酒喝不成便辱罵了孫,並打他一棒子氣呼呼地走了,滿腹委屈的孫手持木棒攜帶砍刀尾隨至鄭家門口,乘鄭開門之機,用木棒從後邊擊打鄭的頭部,將其打倒後,又砍頭部一刀,孫看到鄭被意外地打死,便將其拖至豆秸垛中,又用木棒擊打頭部幾下,確認鄭真的死亡後用塑料布、豆秸將屍體掩埋。孫回家後將作案時穿的衣服、皮鞋、木棒等物品在爐子中燒毀,並將平時喜歡的砍刀藏了起來。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一對酒友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牡丹江農墾公安局在『秋風行動』中又成功破獲一起命案,偵查員們忘記了4個日日夜夜的疲倦,帶著勝利的微笑離開了這個已恢復寧靜的農墾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