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7日訊 年初以來,哈爾濱市全力構建城鄉救助體系,頻頻出臺關愛弱勢群體政策,讓城市和鄉村的弱勢群體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為進一步實現老有所養,哈爾濱今年推進了愛心助老工程,推行了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出臺了《哈爾濱市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意見》,投入購買服務專項資金451萬元,區、街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和服務設施建設資金500萬元。加大推進城鄉福利設施改造力度,保障了特殊群體權益。農村敬老院整合成效顯著,建成23所敬老服務中心,並提高了五保供養水平,集中供養年標准從2600元提高到2720元,分散供養年標准從1800元提高到1920元。加強了城市福利機構建設,第一社會福利院易地新建工程進展順利,5棟樓主體已經封頂,建成第二福利院智殘人托管服務中心。加大對社會辦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新增養老床位1500餘張。
該市今年確定了低收入困難家庭標准,出臺了《城市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暫行規定》,規范了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程序、收入計算和分類救助,共認定低收入家庭6439戶、1.6萬人,對其中70周歲以上老年人、初中以下學生、重度殘疾人實行了分類救助。在全市范圍內啟動『救助重大疾病,緩解困難職工就醫負擔』送溫暖活動。此次活動救助范圍包括尿毒癥、惡性腫瘤、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癱瘓、精神病等末期疾病;慢性肝炎、冠心病、高血壓等頑固性疾病。據介紹,重大疾病救助原則是一年救助一次,實施救助的最高限額為1000元。目前,有關部門已為哈爾濱73名困難職工提供救助款6.3萬元。
此外,為切實保障貧困群眾基本生活,哈爾濱今年將6個城區的低保標准由245元提高到300元,呼蘭區、阿城區及10個縣(市)城市低保標准由145元提高到192元,農村低保年標准從800元提高到900元。哈爾濱還拓寬了分類施保范圍,提高了分類施保標准,對2.5萬低保人員實施了分類施保政策,加發低保金931萬元,為20.4萬城市低保人員發放副食補貼和燃氣補貼1.3億元。據統計,截至11月末,全市共為32萬名城鄉低保戶發放低保金4億元;投入城市社會救助款1.5億元,受益困難群眾約88萬人次。一個關愛弱勢群體的城鄉救助網絡正在哈爾濱越織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