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7日訊(王依龍 韓大偉 記者 朱丹鈺) 受全球金融危機和糧食價格下跌的影響,多元化的糧食收購主體都在相互觀望,遲遲不敢進入市場。近日,記者深入到黑龍江省依安縣糧食局和所屬的糧庫,就國家臨時存儲糧食收購計劃政策執行情況進行探訪 。
在依安縣新興糧庫記者看到,當地農民送糧十分踴躍,不到20天的時間,該糧庫已經收購近5000噸當年新產玉米。雖然政策性收購質量要求十分嚴格,通俗地說就是按照1:1.5扣重,比一般企業執行的1:1.1—1:1.2標准都高,但達到國標三等以上(含三等)的水稻、玉米和大豆的每市斤收購價格分別0.92元、0.72元和1.85元。因此,售糧農民得到的實惠也比市場糧價高出許多,當地農民對政策性收購的質量標准都十分理解和認可。同時,糧庫內設有『三公開』、『十有』、『十不得』等信息公開欄,實行質價政策、樣品和監督電話三公開,並為送糧農民提供開水、無利小賣部和休息室等多項便民服務,深入農民歡迎。在依龍、中心、依安等糧庫也都能看到這樣繁忙的送糧和收購場面。
記者在縣糧食局了解到,今年依安縣玉米、大豆、水稻的產量分別在55萬噸、7.3萬噸和6.5萬噸左右,商品糧分別為40萬、6.5萬噸和5萬噸。國家中儲糧兩次下達的收購任務合計為玉米6.5萬噸,大豆1.5萬噸,水稻0.8萬噸。截止目前,已經收購玉米2萬噸,水稻0.8萬噸,分別完成任務的31%和100%,大豆的收購事宜近日即將啟動。除水稻基本銷售完畢外,農民手中積壓的玉米和大豆數量很大,急需變現。
據依安縣糧食局負責人介紹,依安縣糧食部門正在嚴格按照國家政策,按照『五到位』、『三滿意』的標准,盡最大能力收購農民手中的餘糧。自11月24日以來,全縣的8個所屬糧庫已經收購玉米和水稻近3萬噸,佔下達收購指標的34.1%任務,但即便完成現有的收購任務,也不足10萬噸,僅佔商品糧的17.1%。為此,依安縣正在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利用現有場地建立露天形臺囤,達到20萬噸的儲存能力,同時協調有龍頭地位的省級民營糧食收購企業的19萬噸現有倉容和露天的儲存能力,盡全力收購農民手中餘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