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1日訊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隨著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臨近,各種准備工作進入緊鑼密鼓的倒計時階段。如何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吃得好,吃得健康,成為准備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前,記者從大冬會組委會餐飲專家組了解到,大冬會運動員食譜已經進入最後的修改階段。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教練員不但將品嘗到地道的西餐還將品嘗到東北特色菜餚尤其是哈爾濱的很多特色食品。
食譜8天一循環每餐不少於20種
記者從大冬會組委會餐飲專家組獲悉,此次運動會中國運動員的菜譜將由入住的酒店自行設計,而佔絕大多數的外國運動員的食譜則統一由專家組制定。據大冬會餐飲專家組那士榮教授介紹,經過修改,屆時運動員食譜將以西餐為主,特色中餐穿插其中。每餐菜品不少於20種。每餐菜品種類不重復,所有食譜8天一循環。
記者從目前的運動員食譜中看到,運動員們每餐都會有6樣面包,牛角包、丹麥包、果脯面包、全麥吐司、列吧、塞克等種類十分齊全。同時,草莓慕斯蛋糕、巧克力蛋糕、奶油布丁、核桃塔、苹果派等近十種西點也將供運動員食用。從早餐開始,牛奶、酸奶、橙汁、苹果汁、胡蘿卜汁、咖啡、純淨水等特色飲品搭配飲用。此外,4種沙拉菜盤、兩種拌制沙拉、兩種冷切肉盤、8種熱菜、兩種配菜、兩種湯是中、晚餐固定的模式。
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統計,本屆大冬會運動員餐桌上將有西瓜、哈密瓜、白蘭瓜等十餘種水果;烤腸、紅腸、火腿等近20種冷切;西紅柿、苦菊、油麥菜等20多種新鮮蔬菜;馬乃司醬、千島醬、凱撒汁等近10種沙拉醬,可謂應有盡有。
所有蔬菜均來自本地綠色蔬菜基地
能夠品嘗到美味的中國菜是不少外國運動員的心願。為此,組委會決定在西餐為主的前提下,每餐專門安排幾個有特色的中國菜,讓運動員們一飽口福。特別是一些哈爾濱特色飲食將成為搭配的重點。
在目前的大冬會運動員食譜上,秋林紅腸、肉聯紅腸、松江腸等地產熟食成為冷切的主打,輪番登場。據那士榮教授介紹,哈爾濱紅腸以悠久的歷史和鮮美的口味揚名海內外,很受外國朋友的歡迎。在西餐中冷切十分主要,哈爾濱地產紅腸正適合冷切食用。
同時,黑龍江大學大運村工作指揮中心餐飲負責人馮岩介紹:此次,該中心將接待大約1500名運動員。為了能夠提供優質、健康的飲食,該中心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准備,很多原料正在逐步落實。目前基本能夠確定的是,五常大米、北大荒米業的大米、賓西牛肉等將成為主要原料。而且所有蔬菜將全部采用地產的綠色蔬菜,白菜、木耳、水蘿卜等都將從本地的綠色蔬菜基地購進。
特備東北家常菜供運動員品嘗
專家們介紹,由於食譜以西餐為主,所以安排的中餐菜品十分有限。為了照顧到大家對中國各地菜餚的喜愛,專家們盡可能選擇各種菜式的傳統精品,讓運動員們在大運村中遍嘗中國美食。
記者看到麻婆豆腐、香菠咕嚕肉、蠔油菜膽、白蘿卜燜羊肉、宮保雞丁、蒜茸油麥菜、西芹腰果等來自各種菜式的傳統菜餚分別被安排在每天的食譜中。同時,白菜豆腐粉絲湯、蔥燒木耳、紅腸扒白菜、蛋炒飯、揚州炒飯等家常飯菜也位列其中。炸羊肉串、炸雞肉串、炸茄片等特色菜品也穿插在各餐中間。
據大冬會組委會餐飲專家介紹:雖然此次中餐所佔比例較為有限,但我們還是盡可能的選擇了國內多種菜系的部分代表菜品,讓運動員們不用出大運村就能嘗到縱貫南北、橫跨東西的各地菜品。同時,我們還特別選擇了幾款東北家常菜,讓運動員們在比賽之餘好好品嘗一下地道的東北口味。
開幕式當天食譜豐盛超過年夜飯
記者獲悉,從目前安排的食譜看,本屆大冬會開幕式當天的午餐和晚餐中具有東北特色的松江腸、東北黑木耳、東北大米和東北蘑菇將首先亮相餐桌。
記者輾轉獲悉本屆大冬會第一天食譜如下:
午餐:
飲品:咖啡、紅茶、果汁三種純淨水、冰塊
冷菜:色拉菜盤四種、配小料四種、調味汁三種、俄式土豆色拉、凱撒色拉
冷切肉盤:火雞腿腸、松江腸
湯類:俄式紅菜湯、蘆筍湯
主菜:黑椒牛扒、炸魚排、烤土豆、烤羊排、烤鴨脯、炒肉片平蘑、番茄燴西蘭花、奶汁素菜、中式炒飯、炒河粉
晚餐:
飲品:咖啡、紅茶、果汁三種純淨水、冰塊
冷菜:色拉菜盤四種、配小料四種、調味汁三種、意粉色拉、翠綠色拉
冷切肉盤:牛肉火腿、冷切腸
湯類:奶油蘑菇湯、胡蘿卜濃湯
主菜:意式燴蔬菜、黑椒牛柳、蒸鱸魚、土豆咖喱雞、炸豬排、咖喱牛肉、麻婆豆腐、炒木耳油菜、醬油炒飯、意大利面
130多位廚師全當過『奧運大廚』
負責本屆大冬會餐飲的廚師大約130多位,指導人員16位,他們分別來自全國各地7個學校的烹飪專業。最特別的是,這些大廚都曾經於今年8月在奧運村服務,是地地道道的『奧運廚師』。
哈爾濱商業大學旅游烹飪學院的那士榮教授作為本屆大冬會組委會餐飲專家組組長,將帶領該校旅游烹飪學院的10位學生進入大運村服務,他們都是曾經為奧運會服務過的廚師,更是專業的佼佼者。據那教授介紹:此外,組委會還邀請了上海旅專、揚州大學烹飪學院、河南科技技術學院、山東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和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6所學校參加過奧運會餐飲服務的烹飪系專家、學生為大冬會運動員烹制菜餚。這些學校、學生都是在本屆奧運會服務中表現十分突出的團隊、個人,可以說本屆大冬會的廚師隊伍一點都不比奧運會遜色。
同時,記者了解到,本屆大冬會的餐飲服務時間暫定為清晨5時至午夜24時,這期間將不間斷開餐,運動員隨時來隨時就可以吃。預計,這些廚師將提前一周進入大運村進行准備和試運轉。
不用味精雞精每菜放鹽不超0.2克
親身指導過奧運會餐飲服務的那教授介紹,本屆大冬會的菜品烹制也將延續奧運會的一些標准,最主要的一條就是每道菜放鹽不能超過0.2克。
俗話說『眾口難調』,每個人對飯菜咸淡的要求都不一樣。但按照奧運會餐飲的標准,每道菜放鹽不能超過0.2克,廚師們在之前都專門進行過嚴格的訓練。這種要求主要是防止有些運動員感覺菜品過咸,餐後口渴、大量飲水,影響體重和比賽狀態。為了不影響菜品的口感,屆時,在每個餐桌上將准備鹽、糖、甜面醬、色拉醬等多種調料包,並標明含量標准,運動員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自己調節。
同時,按照規定,所有菜品中都不會添加味精、雞精,只會添加少量雞粉來提高菜品的鮮味。
生產線悶米飯洗菜機連洗帶消毒
作為接待運動員的主要場地,黑龍江大學的餐飲中心還特別購買了洗菜機、切片機、切條機和米飯生產線,以滿足運動員用餐的需要。
據該中心負責人馮岩介紹:為了及時為運動員們准備飯菜,該中心專門購買了6臺洗菜機,機械清洗蔬菜,這種機器還具有消毒的功能,可以最大限度保證蔬菜原料的安全。由於大冬會期間將采取不間斷供餐,所以保證運動員隨時都能吃到新出鍋的米飯十分關鍵。為此,我們專門從國外進口了兩條米飯生產線,這種生產線一改以往用屜蒸飯的方法而是和家裡一樣用專門的鍋蒸飯。每條生產線上有特制蒸鍋20個,每個小時可以加工制作生米300公斤,每鍋出米15公斤,每5分鍾出一鍋飯,兩條生產線可以同時滿足萬餘人吃米飯的需要。蒸出的米飯質地松軟,十分可口。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為了更好的引導運動員就餐,大冬會組委會還招募了一批英語水平較高的志願者,專門為運動員們介紹菜品內容,引導運動員用餐。
數百款菜品專家反復斟酌定口味
為了讓本屆大冬會運動員的食譜能夠設計、安排得更加豐富、搭配更加合理,組委會特別請來了國內的多位烹飪專家組成餐飲專家組,對目前的食譜進行細致的討論和修改。
餐飲專家那士榮教授向記者展示了一份修改中的食譜,記者看到幾乎每餐都有或大或小的修改。他指出:菜品修改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首先是突出特色,例如將『炒面』換成了『炒河粉』就是要在食譜中突出粵菜的特點。其次,是細化原料,例如將『菠蘿烤鴨』改為『菠蘿鴨脯』,將『烤雞』改為『烤雞胸』,這既適應了外國朋友將整禽分割食用的習慣,也考慮到這部分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更適合參加競賽的運動員食用。另外,還有一些菜品過於繁瑣不適合運動員的節奏,如『炸茄合』將改為『炸茄片』等。
專家們介紹,目前預計食譜將涉及數百道菜品。雖然很多都是耳熟能詳的菜式,但專家們仍然逐一進行討論,從菜品的營養、口味、原料和飲食習慣等多方面分析。目前的食譜,專家們整整討論修改了4天。隨著最終參賽人員的確定,該食譜可能還要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為此,專家們已經准備了一份補充食譜以隨時調劑食譜構成。而且在大冬會期間,也將隨時根據大家的意見反饋修改菜品,一些目前食譜上沒有的菜品可能也會出現在運動員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