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2日訊 在三鹿奶粉事件尚未平息之時,我國奶業又面臨著進口奶粉的嚴峻威脅。這種內懮外患的狀況,令龍江奶業感到陣陣寒意。
海外乳業『跑馬圈地』
據統計,今年下半年,進口奶粉的數量猛增,10月份全國進口奶粉數量比8月份猛增了60%多。預計2008年11月份到2009年7月份將有10萬噸大包裝奶粉進入我國市場,超過2007年全年的進口總量。
與此同時,進口奶粉的價格持續下降。目前,進口大包裝奶粉即原料奶粉的價格比我省同類產品的成本價低35%以上,國際奶粉的進口價比我省原料奶的生產成本價低7000元/噸。而且進口奶粉在我國的市場佔有率明顯提高,今年10月,進口品牌奶粉的市場佔有率也由70.6%增加到86.8%,國產品牌奶粉則由29.4%下降到了13.2%。
除了奶粉這一傳統的優勢項目,外資還把觸角伸到了液態奶領域。有消息表明,今年9月,日本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之一朝日啤酒宣布進軍中國液態奶市場。目前北京、上海、青島三地已有朝日綠源牛奶銷售,價格是普通牛奶的1.5~2倍。而有近40年歷史的韓國每日乳業公司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准備在山東威海建設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企業。法國乳業巨頭達能不僅收購了妙士乳業,還積極接觸新希望乳業,准備通過購買股權的方式實現控股新希望乳業的目標。此外,達能還准備購買廣東省內的兩家乳品企業控制權。
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德勝分析說,進口奶粉大量湧入我國,可能是那些乳業大國化解金融危機的一種方法,也是他們搶佔我國市場的一種營銷策略。只有這樣,他們纔能降低庫存,增加資金的流動量。
而『三鹿事件』發生後,國產品牌遭遇信任危機,這為實力雄厚的外資乳品企業搶佔中國奶業市場提供了契機,他們正迅速佔領由國產乳品企業留下的市場空白。雖然他們壓低了價格,獲利很少,但他們覬覦的是我國長遠的乳品市場和更多的市場份額。
另有專家指出,我國加入世貿後,信守承諾,大幅度降低關稅,使農業保護總水平成為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因此,外企進入我國農業領域的負擔大大減輕。目前,發達國家的乳品市場基本處於飽和狀態,而我國具有龐大的人口規模,乳品市場潛力很大,所以一些發達國家的乳業跨國公司,早已將開拓中國市場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近年來,國際農業資本一直通過並購、兼並、參股等方式搶佔我國乳品市場。
龍江奶業受到嚴重威脅
王德勝說,進口奶粉的大量湧入,將嚴重衝擊我省奶業的發展。對一些因『三鹿事件』而生存艱難的乳品企業,這猶如雪上加霜。更為嚴重的是,它將使奶農的養殖效益下降,進而威脅我省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三鹿奶粉事件後,由於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國產奶粉銷量下降了40%,全國的大包裝奶粉即原料奶粉市場嚴重萎縮,導致我省一些乳品企業的大包裝奶粉大量積壓。而進口大包裝奶粉與國產大包裝奶粉價格倒掛的局面,將使大量食品企業將訂單轉向進口大包裝奶粉。使我省大包裝奶粉市場被奪走,大包裝奶粉加工企業庫存增加,銷售滯緩,資金周轉困難,效益下滑。目前,我省已有約1/3的小型乳品企業因此倒閉。
與此同時,為了降低成本爭奪市場,一些乳品企業可能會考慮購買便宜的進口大包裝奶粉作為原料的替代品,這將導致奶農生產地生鮮奶價格下滑,奶牛養殖戶收益下降。據了解,每年冬季都是我省的乳制品銷售旺季,也是生鮮奶價格最高的時期,但今年是旺季不旺,生鮮奶的價格比夏季還要低,這是近15年來罕見的現象。
哈爾濱市道裡區太平鎮太富牧場負責人沈振起懮慮地對記者說,往年冬季一些乳品企業都來牧場搶奶,那時牧場一天能銷出30噸生鮮奶,今年的生鮮奶送都送不出去,銷量比去年少了一半。而且奶價特別低,現在牧場只能勉強維持。而安達市先源鄉養牛大戶趙中天則用『慘淡經營』來形容當前的牧場狀況。他告訴記者,他經營的牧場有近200頭牛,往年冬天生鮮奶的收購價都在3元/公斤以上,今年一直在2.6元/公斤左右波動。奶價下降了,但人工費、水電費等養殖成本卻在增加,所以現在牧場幾乎沒有利潤。
據了解,我省每公斤生鮮奶的成本為2.43元。現在,我省大多數地區的生鮮奶收購價都在成本價上下徘徊,個別地區的奶價已下降到2元/公斤左右。目前有約20%的奶農已處於虧損狀態,長期下去將造成奶牛養殖大面積虧損,使我省奶牛飼養質量下降,進而影響我省千萬噸奶戰略規劃的順利實施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