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實現千億斤糧食產能 突出好四個關系建設
2008-12-24 10:01:5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呂維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4日訊 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全省糧食生產連續五年獲得大豐收,總產相繼登上了600億斤、700億斤和800億斤三個大的臺階,現已具備了8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科技素質較低的突出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一是水資源調控能力低。全省農田水利設施薄弱,主要江河缺乏控制性工程,各類水庫總蓄水能力只有85億立方米,地表水截留能力僅為23%,調控能力只有7%。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僅佔總面積的27%,明顯低於全國40%的平均水平。二是農業機械裝備老化。全省大型拖拉機嚴重不足,農機具配套率低,大多數農民仍使用小四輪等小型農機具進行田間作業。三是耕地質量下降。土壤平均有機質含量由建國初期的8%~11%下降到2%~4%。全省中低產田面積達1.04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9%。四是自然災害頻發。旱澇災害仍然是全省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近年來我省農業自然災害呈偏重發生之勢,尤其是乾旱和病蟲害問題較為突出。五是農村生產力水平低。全省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僅有7年,大大低於墾區13年的水平。特別是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的加快,農村出現了生產者老齡化、婦女化的傾向。

  實現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目標,結合省情實際和抓農業農村工作的實踐,應處理好四個關系。

  一、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突出抓好長遠性建設

  硬件建設主要是實施三大工程:一是水利工程。重點是,加強『兩江一湖』灌區工程、尼爾基配套引嫩擴建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搞好灌區改造、雨水蓄積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提高水資源調控和保障能力,建設高產穩產農田,重點在西部旱區節水灌溉和東部水資源豐富地區的水稻發展上取得突破。二是農機工程。要推進現代農業作業區建設,加快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發展農機大戶,深入開展場縣共建,提高大型農機具裝備水平,加快全省農機化步伐。三是水稻大棚育秧工程。全省利用三年時間建設40萬棟標准化育秧大棚,消滅中小棚,使水稻全部實現大棚化、標准化育秧,有條件的逐步實施工廠化育秧,提高秧苗素質,並為水稻機械化插秧奠定基礎。

  軟件建設主要是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要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盡快在良種培育、生物技術、豐產栽培、農業節水、疫病防治、防災減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方式,紮實抓好農業科技共建工作,建立農業專家大院,建設農業示范園區,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組裝集成一批增產、節能、增效重大關鍵技術,加快實用科技成果組裝配套和示范推廣。

  二、處理好增產與增收的關系,不斷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在促進農民增收上,全省突出做好『兩個轉化』和『一個轉移』文章。

  兩個轉化,就是加快糧食過腹轉化和加工轉化:一個是發展畜牧業,加快糧食過腹轉化增值。要突出抓好1000萬噸奶和5000萬頭生豬工程,進一步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強投入品質量監管、飼草飼料生產,努力促進畜牧產業和產品安全。另一個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糧食加工轉化增值。要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產業集群,發展糧食經濟,加快我省由農產品生產大省向農產品加工大省的跨越。要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采取建立風險基金、推行訂單生產、實行保護價收購產品、墊付生產周轉金、賒銷生產資料和返還加工利潤等方式,整體提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一個轉移,就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要加強農民非農產業技能培訓,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土地向種田大戶、能手和其它各類經營主體流轉,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實現走一富二的效應。

  三、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系,加快體制機制創新

  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要重點推進以下四項改革。

  一是發展土地規模化經營。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制,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和收益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機作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采取轉包、租賃、入股、代耕等形式,促進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培育更多的種植業大戶和家庭農場。要引導農民發展連片種植,在分散承包的基礎上實現土地規模經營。

  二是創新生產組織方式。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和經營大戶的作用,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走聯合發展之路。要堅持市場化運作,支持工商企業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企業。要不斷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濟實力。

  三是發展農產品現代物流。要扶持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重點整合糧食倉儲和運輸資源,加快物流節點、倉儲設施和交易平臺建設,盡快形成輻射全國的糧食銷售配運網絡。當前,要依托北大荒商貿集團把糧食銀行建設好。

  四是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要加快培育農村多元化金融主體。要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同時要探索建立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小額信貸組織。繼續擴大農業保險試點。

  四、處理好產業開發和生態保護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要加強生態保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利化、機械化水平,遏制土地沙化,治理水土流失,構建糧食穩定增產的生態系統。要加快發展生態農業,加強農田防護林建設,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推進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落實退耕還林政策,加快平原造林步伐,強化濕地保護管理。實施草原建設和保護工程,加快『三化』(沙化、鹼化和退化)草場治理,實施退牧還草和人工種草,改良草原。加強黑土保護、利用和修復,推進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大土地整理力度,開展重點土地整理工程配套建設。

  二要努力培肥地力。要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開發治理,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到2015年要把5000萬畝中低產田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准農田。合理安排區域土地整理復墾建設工程。

  三要嚴格控制污染。要采取教育、行政、經濟、法律等多種有效手段,控制、減少直至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提昇黑龍江綠色食品生產大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要鼓勵農民多積、多造、多施農家肥和實施秸稈根茬還田,少施化肥。同時,要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發展循環農業,積極培育以非糧油作物為原料的生物質產業,重點搞好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