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片
東北網12月24日訊 新年將至,同學之間互送一些小禮品,本無可厚非,但如今孩子送禮品越送越貴、互相攀比。』近日,一位中小學生家長對孩子熱衷『禮尚往來』的現象表示擔懮。
在哈爾濱市某機關工作的王女士說,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最近陸續收到了同學送的新年禮物,有精美的賀卡、漂亮的小掛件,還有價格不菲的芭比娃娃。為了還禮物,王女士和女兒很傷腦筋。
王女士說,女兒說每位送她禮物的同學都要回贈禮物,而且要根據所收到禮物的價格,回贈價格相當的禮物,否則就會被同學認為小氣。為此,周末王女士特意帶著女兒到商店,選了十幾份禮物,花了幾百元錢。
記者調查發現,中小學生互送新年禮物的現象十分普遍。一些中小學生認為,送什麼樣的禮物關系到自己在同學心中的地位和面子,也關系到自己能收到什麼樣的禮物,所以挑選禮物讓他們煞費苦心。『我把這幾個月攢下的零花錢全買禮物了。』在哈爾濱市透籠小商品批發市場,初一學生小李告訴記者。前幾天,他買了十幾張賀卡送給好友,兩個好朋友卻回送給他平時喜歡的動漫玩具。面對好友送上的『特別禮物』,他決定也要『禮尚往來』,於是把兩百元的『積蓄』全拿了出來,准備送給兩個好朋友每人一件價格相當的禮物。
『我們支持孩子從小學會交際,但攀比禮物的價格,不但會給家庭造成負擔,也讓孩子之間的交往變味。』對此,一些家長表示擔懮。初四學生家長孫先生說,孩子為了買禮物,透支了幾個月的零花錢,甚至把父母送給他的聖誕禮物拿出去送人了。送禮攀比風近年愈演愈烈,一些學生甚至以送昂貴禮物為榮,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記者發現,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相互送禮物越來越注重價格的高低,年級越高禮物越貴。一些學生看到班裡其他同學互送禮物,自己也盲目跟風,這樣一來,你送我送大家送,漸漸形成了攀比之風。
如何看待中小學生之間互送禮物的現象呢?心理老師高源認為,節日期間,學生之間送一些小禮品增進友誼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能接受的,但一味追求攀比不可取,不利於學生的成長。以前,學生之間也送禮,但都是自己做的,很能體現個性,也很真誠。現在學生有了錢,買來的東西是比自己做的東西好,但卻不那麼讓人感動了。她建議同學們不妨通過自己的雙手親手做一些小禮品,這樣的禮品比買來的禮品肯定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