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9日訊 每年的這個季節,在以養狐狸、貉子出名的大慶市杜爾伯特縣的養殖戶們陸續開始出售狐狸、貉子皮毛。皮毛賣掉了,剩下的狐狸、貉子肉哪去了呢?這些肉是否經過檢疫了呢?
近日,杜爾伯特縣一位讀者向本報反映,他們那裡的狐狸、貉子肉,在沒有經過檢疫的情況下,被人食用或者運往外地。
據當地人以及知情人反映,狐狸、貉子肉主要有三個流向。
流向一:狐狸、貉子肉變身狗肉、羊肉。據當地人講,一些經營者將狐狸、貉子肉收購來之後,摻雜在狗肉裡,當作狗肉來賣,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除了被當作狗肉賣,一部分狐貉肉還被用來制作成羊肉卷。當地人表示,如果商家將狐狸、貉子肉摻在羊肉中,做成羊肉卷,外人根本看不出來。
流向二:肉類加工企業的原料。據一位知情人講,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地收購者,到杜爾伯特縣收購『窠了』(狐狸、貉子肉俗稱『窠了』),一些制作香腸的企業,將收購去的狐狸、貉子肉攪碎後摻在香腸裡,借此來降低生產成本,更有甚者,直接將狐狸、貉子肉做成了牛肉乾。
流向三:用於化妝品及其他工業產品原料的提取。據一位知情人稱,南方一些收購者,每年都會大量收購狐狸、貉子肉,然後提取其中的動物油,用來制作化妝品。
據了解,杜爾伯特縣養殖狐狸、貉子已經有20幾年的歷史,很多外地人都知道這裡。幾年前,這些狐狸、貉子肉根本沒有人要,被扔的到處都是。這兩年,這些肉纔開始有了市場,價格也從兩三元錢一只,到現在的十幾元一只。
據了解,由於利潤下滑,今年狐狸、貉子的數量,遠遠低於去年。去年的這個時候,路邊隨處可見狐狸、貉子肉在銷售,一些收購者甚至公開進行收購。今年由於相關部門的打擊,收購變成『地下』,很隱蔽。據知情人士講,這些肉不可能經過檢疫。
杜爾伯特縣的一些市民表示,既然狐狸、貉子吃的是魚等營養價值高的飼料,所以它們的肉肯定能吃,至於味道,個人口味不同,不好定論。
就此事,記者諮詢了八一農大的一位教授。該教授認為,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講,狐狸的肉、頭、心、肝、足都可入藥,可以治療中風、破傷風、瘧疾、癲癇等19種疾病。雖然《本草綱目》上稱狐肉有藥用價值,但也同時注明了狐肉『有小毒』,狐的內髒『有毒』。
另外,任何動物的肉在食用之前,必須經過動物檢疫站的檢疫,否則就會存在一定的危害,動物身上的一些疾病就可能傳染給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