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30載冰雪情緣——訪龍江文化建設終身成就獎王景富
2008-12-31 21:54:34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人纔強省戰略和中央、省委關於人纔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培養選拔一大批宣傳文化領域的優秀人纔,為推動我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的人纔保證,省委宣傳部決定授予17名老同志『龍江文化建設終身成就獎』,從11月30日起,本網陸續推出17名老同志的先進事跡,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廣大宣傳文化工作者高尚的思想品質、精湛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東北網12月31日訊 題:30載冰雪情緣——訪龍江文化建設終身成就獎王景富

  東北網記者 楊尚峰

王景富近照

向記者展示當年采訪手稿

  王景富,原新晚報社主任、高級編輯。長期從事黑龍江風土人情的研究考察和文學創作,發表了大量新聞、科普、游記等作品。曾撰寫《新晚報報史》,填補了報史空白,特別是對哈爾濱冰雪文化的宣傳、研究尤為突出,先後出版了《冰城哈爾濱》等8部哈爾濱的冰雪專著。挖掘、保留、傳承了哈爾濱的冰雪文化,成為冰雪從業者的重要參考書甚至工具書。以《新晚報》為陣地倡導、策劃、組織了幾次促進哈爾濱冰雪文化發展的宣傳活動,積極為發展冰城的冰雪文化建言獻策,多份建議被市領導批示。對於宣傳和促進哈爾濱冰雪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89年獲黑龍江省優秀編輯稱號。1995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70歲的王景富在新聞戰線工作了30多年。他的冰雪著作填補了中國冰雪文化史的空白,開創了冰雪文化研究的新課題,將哈爾濱冰雪文化系統地理論地展現給世界。

  『我春為冰雪忙,夏為冰雪忙,秋為冰雪忙,冬天更為冰雪忙——收集冰雪素材不遺餘力,整理冰雪資料廢寢忘食,研究冰雪問題走火入魔,撰寫冰雪文章通宵達旦。』與記者聊起冰雪來,王老是滔滔不絕。

  走進王老的房間,只見一屋子的冰雪資料。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創作的7本著作:《哈爾濱冰燈》、《冰城·冰燈》、《哈爾濱冰燈藝術大觀》、《哈爾濱雪雕藝術大觀》、《哈爾濱冰燈詩文選萃》、《哈爾濱冰雪文化發展史》、《世界五千年冰雪大觀》,這其中飽含著王老一生的心血。

  1979年12月,在哈爾濱日報工業部就職的王景富,作為負責園林報道的記者采訪了冰燈游園會,成為媒體較早接觸冰燈的人之一。當時,王景富隨著冰燈制作工人到松花江上采訪運冰,到兆麟公園觀察雕冰砌冰,常常到半夜還堅守在冰燈施工指揮部了解施工進展情況。在這裡,他被神奇的冰燈藝術深深地迷住了。

  1998年退休後,王老將精力全部撲到冰雪文化研究上來。為了搜集資料,王老經常拿著面包在圖書館一泡就是一天,甚至還給各國大使館寫信要資料;為了掌握第一手素材,他經常在-20℃以下的惡劣環境裡,手拿照相機一拍就是兩三個小時;為了提高研究水平,他采訪了數百位冰雪藝術專家,請教冰雪藝術的技藝,探求冰雪藝術的真諦……

  1999年,王景富寫了32萬字的《哈爾濱冰燈藝術大觀》出版發行;2000年,20萬字的《哈爾濱雪雕藝術大觀》與讀者見面;2001年,王景富編著出版了《哈爾濱冰燈詩文選萃》,精選了國內外140多位作家的260首詩文。為了保證資料的權威和准確,作風嚴謹的王景富一定要和每一位作者都聯系上,並征得別人同意後纔發表。曾任職於中國駐希臘使館的范承祚,在1977年寫了一首題為《冰燈》的詩。王景富著手編選這首詩時已是2000年了。他電話直撥外交部,得知范先生退休了。王老並未因此放棄,費了很大周折終於找到了范先生家裡的電話。得知王老為一首詩如此較真,范夫人深受感動,當即拍板同意選編。在編著此書過程中,為了找到百餘位入選作品的作者,王景富僅電話費就花了數千元。

  從冰燈到雪雕,到冰雪歷史追溯,再到冰雪文化系統研究,王老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影響越來越大。王老還有一個宏偉構想,就是建立哈爾濱冰雪博物館,展示冰城冰雪資源開發的全貌。對此,他擺出了許多理由。比如說,哈爾濱對中國冰雪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一些冰城人對此知之甚少,更何況是外地人了。而且,冰雪季節性強,除了冬天,其他季節來哈爾濱的客人無冰可賞,這是否讓『冰城』的美譽有點名不副實?王老說:『在積極開發利用冰雪資源的同時,重視、發掘、展示地域冰雪文化積淀,纔無愧於我們這座冰雪旅游名城。』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