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丹頂鶴有希望成國鳥
2009-01-04 08:28:3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於海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4日訊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無論行走在山林間,還是漫步在城鄉,身邊總少不了與動物相伴。3日,來哈參加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第23屆冰雪筆會的趙學敏,還有一個身份——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書法家,趙學敏一直關注著人類的朋友——野生動物,關注它們的保護與生存狀況。

  東北虎已脫離瀕危行列

  據趙學敏介紹,我國野生動物種類多、分布廣,僅脊椎動物就有6000種左右,其中,獸類約500種,鳥類約1258種,爬行類約412種,兩棲類約295種。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及社會工業化等原因導致野生動物棲息地范圍迅速縮小或破碎化,野生動物生存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近年來,各級政府通過設立自然保護區,完善法律制度,強化執法監管,實施全民保護意識教育等措施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

  『黑龍江省野生動物資源豐富,保護得也比較好,像東北虎、丹頂鶴等極度瀕危動物已擺脫了瀕危狀況,而像梅花鹿等瀕危動物甚至出現了繁殖過量的情況。』趙學敏說,黑龍江生態環境得天獨厚,野生動物棲息地自然條件優越,比如大、小興安嶺林區氣候及環境非常適合駝鹿、黑熊、?子、獐子、榛雞等生長,而三江平原濕地、紮龍自然保護區等則非常適合鳥類、鶴類繁衍生息。另外,黑龍江省保護野生動物的法規、制度和防疫體系也比較健全,這裡的群眾歷來有愛護野生動物的良好習慣,非常懂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道理,黑龍江的野生動物保護成果在全國居於前列。

  常見野生動物逐年減少

  作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趙學敏在肯定我省野生動物保護成績的同時,也指出由於農業和漁業的迅猛發展及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導致野生動物的棲息、繁殖地環境惡化、縮小,黑龍江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瀕危物種,如鷹隼類、獸類、鶴類等。

  趙學敏說,近些年,各級政府部門和市民群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對像東北虎、紫貂、梅花鹿等高度瀕危野生動物進行重點保護和人工繁殖,使得這部分動物種群發展迅速,而對一些過去常見的爬行與兩棲類動物如蛇、蛙類以及普通昆蟲類則缺乏保護意識,人為捕獵比較嚴重,這部分動物的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濕地是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龍江省濕地面積大、分布廣、類型多,在全國居首位,但受近年來過度利用、不合理挖地、排水等因素影響,黑龍江省已有68種鳥類瀕危,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大天鵝、白頭鶴、中華秋沙鴨等,這些動物如得不到有效保護,將會導致資源過度消耗,從而出現新的瀕危物種。

  丹頂鶴有希望成為國鳥

  在采訪中,趙學敏還透露,國家林業局已經將國鳥初評結果上報國務院,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以64.92%的支持率獨佔鰲頭,加冕希望最大,但能否最終成為國鳥還有一定爭議。

  趙學敏說,很多人支持丹頂鶴成為國鳥的理由是它儀容優雅,是長壽的象征。丹頂鶴也叫仙鶴、白鶴,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走紅運的寓意,符合國鳥形象。齊齊哈爾市數位人大代表就曾在全國兩會期間聯名提交『關於將丹頂鶴確定為國鳥的建議』,這都體現了黑龍江人民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