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5日訊 在海林經濟開發區內,提起欣成木業無人不知,短短3年時間,公司主要產品沙特門窗享譽歐美市場,成為開發區內的骨乾企業,外貿出口企業的領頭羊。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說:『選址對一個企業來講是至關重要的,是海林經濟開發區的政策和服務堅定了我們在此創業的決心,沒想到這麼短時間,企業就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2008年已經上繳稅金200多萬元。』
如今,在海林開發區,這樣的企業並不鮮見。海林經濟開發區是全省惟一一家以木業為主的產業集聚示范點,省財政廳在推進機制、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支持和幫助,推進了海林經濟開發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為破解海林經濟開發區建設初期資金緊張和運營經驗不足的問題,省財政廳幫助他們積極探索先進的管理運營模式:按照市場機制和股份合作方式,由當地市政府與北京泛華集團共同出資3000萬元組建海林市新城區有限公司,采取BOT方式,整體規劃、建設、經營開發區。『這樣有效破解了資金瓶頸,減輕了政府融資壓力,降低了財政風險,開創了我省開發區建設新路子。』省財政廳財源處孫良君處長說,在開發區建設最困難時期,利用財政間歇資金給予9000萬元借款支持,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燃眉之急。目前,該區已累計投入資金7.6億元,有世界500強的瑞典宜家木業等46戶企業入駐園區,合同引資額達22.24億元,全部達產後可實現稅金3億元,成為海林市一個新的財源增長極,步入了全省先進開發區的行列。
資金短缺是財源建設的主要瓶頸。海林變單一爭取輸血為政策造血,采取政策擔保、貸款貼息等方式促發展,在省財政支持下海林市組建了國家控股鑫海擔保公司和天資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並幫助擔保公司協調到4倍於擔保金的授信額度,低於現行利率2個百分點的優惠政策,共融集資金9550萬元,破解了開發區及入區企業流動資金短缺、貸款難問題。通過這一融資平臺,匯豐石油鑽具、欣成木業等一批骨乾企業飛速發展,開發區財政收入連年攀昇,2007年企業稅收實現2800萬元,2008年有望達到8000萬元。
為了夯實財源建設基礎,省財政廳幫助海林把握政策導向,創意包裝項目,在項目爭取、策劃和建設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將海林的國際木業城、荒溝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項目優先列入省財源重點建設項目,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同時,幫助探索發展『總部經濟』、『結算經濟』和『飛地經濟』等新經濟業態,為財源建設開闢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