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6日訊 在家門口的醫院看病,省時、省力又省錢,這樣的好事一直被市民期盼。
不久前,《黑龍江省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醫療衛生服務配套聯動綜合示范區建設指導意見》正式出臺,其中明確提出,今後參保居民不在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首診治療的,其費用自理。在『兩會』剛剛啟幕之時,關於『社區首診』的多個建議和提案便被代表和委員熱切提交,『怎樣讓家門口的社區醫院真正成為老百姓看病的首選』成為會場內外熱議的焦點。
兩會聲音
委員萬利民——推行社區首診須讓百姓信任
『社區首診』對百姓來說是件大好事,但僅靠藥費的優惠是不夠的。對百姓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健康,要通過加強對社區醫務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社區醫生的技術水平。
我認為,社區醫院的發展方向要與大醫院有效的區分開,社區醫院應加大防病的宣傳力度,向居民輸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就醫理念,讓百姓能通過社區醫院的引導和幫助,盡量不得病、少花錢、治好病。另外,還要加大中醫進社區的力度,充分發揮其診療方法簡便、服務價格低廉、臨床療效確切等優點,應用中醫傳統祛病方法,讓百姓的就醫觀念逐漸從治病向防病轉變。讓百姓開始信賴社區醫院,這是『社區首診』實施的關鍵。
代表劉楠——應倡導大醫院領辦社區醫院
『社區首診』是百姓未來就醫的一個趨勢,目前哈爾濱市一些社區醫院受到體制、機制,以及人纔、設施、醫療水平等條件的限制,無法達到居民就醫要求,因此應提倡『大醫院幫一把』。
有條件的大醫院可利用本醫院優越的醫療條件、先進的醫療技術、集中的醫療人纔等優勢,采取大醫院領辦社區醫院、大醫院與現有的社區醫院聯合『結對子』等方式,通過大醫院的品牌優勢增加社區居民對社區醫院的信任度,吸引患者前來就診,使居民的常見病在家門口得到治療。
市民心語
31歲外企職員陳剛——社區醫院須有好醫生好環境
有病先到社區醫院,自然是最好,離家近,人還少,但得保證給我們把病看明白了。
現在熱推社區醫院首診制,方向是好的。大醫院看病的難處不用說了,頭疼腦熱的也要小半天時間。在社區醫院,我們不僅可以少花時間,藥費也多少比大醫院便宜一些,但多少感覺醫療水平有差距。
如果要我們到社區醫院首診,必須有能信得過的醫生,同時還要有好環境。如果單靠降低藥費,顯然不比身體健康更重要。
62歲退休乾部於淑琴——提高醫療水平老年人最受益
到社區醫院首診,我是既期待又猶豫。老年人最打?的事兒就是到醫院看病。以前看病總得坐上近半個小時的車到一家大醫院,兒子兒媳全家都得上陣。
一個多月前,我的冠心病犯了,看到家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剛剛翻新,感覺就醫環境不錯,決定去試試。在那裡治了10多天,一直不見好。藥費是便宜了,但最後還是到大醫院重新看的。其實『社區首診』最受益的就是我們老年人,只有社區醫院的水平真正上去了,我們纔能真正得到實惠。
記者調查
兩成多人認可社區首診醫療水平居『不放心』首位
『社區首診』已經在哈爾濱市初現規模。據市統計部門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目前哈爾濱市社區醫院的首診率為24.6%,這個數字從零開始,還在不斷上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常見病和突發病已成為社區醫院的醫療重點,健康諮詢、家庭病床等服務項目也逐漸得到居民的認可,但從統計結果看,仍有六成居民對社區醫院醫術和醫療條件感到『不放心』。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的細化等問題,都直接牽動著百姓前往看病的腳步。由於現在哈爾濱市部分社區衛生機構在技術和設備上相對較弱,導致多數市民仍習慣到大醫院和專科醫院看病,大醫院醫療秩序擁擠等狀況未能改善,同時社區衛生機構使用率仍顯不足。
記者從市衛生局了解到,按照規劃,哈爾濱市還將繼續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新建、改擴建和部分維修的任務。目前,全市39所公立醫院已經與82個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對口支援的『對子』,全市已經開始正式實行雙向轉診制,疑、難、重患可及時轉診到上級醫院診療,老年護理、康復期的病人可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療,最終將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背景資料
截至目前,哈爾濱市已建成100餘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城區人口70%以上,社區機構現有醫護人員2000餘人。統計顯示,去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量達到了120萬人次,哈爾濱市社區醫療網絡正在初步形成。
權威解讀
以患者自願和病情需要為前提
據省衛生廳有關人士介紹,《黑龍江省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醫療衛生服務配套聯動綜合示范區建設指導意見》規定的出臺,旨在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首診制、雙向轉診制和分級醫療制度,促進居民因病施治、合理就醫,使城市衛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記者了解到,按照衛生部要求,到2010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將實行社區首診制,患者有病必須先到社區,社區醫生解決不了的再轉往大醫院。
按照相關要求,今後哈爾濱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須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和雙向轉診制度,將堅持患者自願和病情需要的原則,在上下級醫療機構間開設一條轉診就醫的綠色通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接診的常見病、多發病及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應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對不能確診的疑難、危重及急慢性傳染病例等符合上轉條件的病例,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基礎上,實行向協議醫院轉診。上級協議醫院對病情穩定、需要康復治療,以及所接診的一般常見、多發病病人等符合下轉條件的,實行向社區轉診。
在醫保配套措施上,衛生部門要求,按照醫療機構分級設立住院和門診報銷起付標准和最高支付限額,對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的,要降低標准。參保居民確需轉入上一級定點醫療機構治療的,由首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出具轉診證明,無轉診證明者費用自理,急診不受上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