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趙尚志養傷的『抗聯醫院』遺址被發現 共十餘座房捨
2009-01-07 09:04:2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湯文學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7日訊日前,考古專家在對尚志市烏吉密鄉四方頂子山踏查時,從山上的遺址中清理出一塊文字碑石。後對碑文仔細勘測發現,碑文上有『千虹瑞映二纔』字樣,經過與《珠河縣志》比對,專家確認,這座遺址就是建於明末清初的道觀『無極宮』,而『無極宮』正是人們一直尋找的東北抗聯後方醫院的遺址,這一發現,揭開了又一個歷史謎團。

  遺址的十餘座房捨為後方醫院病房,佔地面積萬餘平方米

  記者從尚志市文管所了解到,在第三次文物普查過程中專家得知,烏吉密鄉群眾中多年來一直流傳著『這裡有抗聯後方醫院』的說法。專家查閱資料獲知,抗聯後方醫院建在道觀『無極宮』,後來被日軍炸毀。

  為了找到『無極宮』的確切位置,進而確認抗聯後方醫院遺址,專家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重點踏查了四方頂子山。發現在距山頂脊梁東南約200米處,有三間道觀遺址,石頭修砌的牆體有1米多高,上下呈『品』字形依次排列。在道觀的西南側約50米處,有一人工挖鑿用石塊錯縫壘砌的水井,在水井前方,東西排列著8座土房的殘剩瓦礫,面積在70—90平方米不等。整個遺址佔地面積達萬餘平方米。

  尚志市文化局局長兼文管所所長何樹嶺告訴記者,專家考證,抗聯後方醫院就建在無極宮,這與烏吉密鄉民間傳說相吻合。據此,專家對四方頂子山上清理出的石碑與《珠河縣志》做了比對,經全面考證,從而確認山上的遺址就是抗聯後方醫院。

  遺址附近建有采石場,醫院『擴建』未完工即被日軍炸毀

  記者在四方頂子山上看到,距離遺址約300米處,有一座采石場遺址。遺址裡,方形、圓形的石料有明顯的人工雕鑿痕跡,其旁邊還殘存著沒有加工好的石料。

  何樹嶺分析說,當年,由於叛徒的出賣,後方醫院被日軍發現,日偽軍曾多次前來『掃蕩』。後來,日軍派出飛機前來轟炸,醫院被夷為平地,原來准備『擴建』醫院用的石料也沒有派上用場。


   趙尚志趙一曼曾在這裡一起養傷,專家建議闢為『教育基地』

  據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趙俊清研究員介紹,1934年,趙尚志組建的哈東支隊,在珠河縣建立了若乾個根據地,在根據地內建有兵工廠、後方醫院等。

  1934年秋,趙尚志率領哈東支隊、抗日義勇軍給日軍以沈重打擊,當年10月,日軍組織兵力開始對我根據地『討伐』。11月底,趙尚志在方正與賓縣交界處的肖田地戰斗中,以200兵力迎戰700名日偽軍,趙尚志左肘部中彈負傷,被轉移到四方頂子後方醫院養傷。

  後來,敵人從叛徒吳某的口中得知這一情況,就派出偽軍鄧雲章團進山,到四方頂子、葦塘溝一帶搜索後方醫院,妄圖活捉趙尚志。此時,從哈爾濱到珠河游擊區從事群眾工作的趙一曼也在四方頂子一帶活動。敵人沒有抓到趙尚志,卻湊巧抓到了趙一曼和另一女同志,關押在烏吉密商會中。在敵人的關押室裡,趙一曼耐心做偽軍張連長的思想工作,使其思想發生轉變,後來,經趙尚志多方營救,尚未暴露真實身份的趙一曼被敵人釋放。

  不久,趙一曼因脖子上長瘡也住進四方頂子後方醫院,與在此養傷的趙尚志同時住院。當時醫療條件差,換藥、消毒只能用紗布條蘸硼酸水消毒,趙尚志、趙一曼一起換藥時,二人互相鼓勵,緩解疼痛,深深鼓舞了其他傷員。

  針對這座抗聯遺址豐富的歷史內容,專家建議,應將其合理保護和利用,闢建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