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歲的盧溝橋保衛戰幸存者劉思遠老人。
東北網1月8日訊 70年前,參加盧溝橋保衛戰的國民黨29軍37師219團的官兵,現存者已經寥寥。幸存者現年91歲的劉思遠老人,有生之年有個心願,委托兒子求助鶴城晚報——
『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一個退休乾部,想通過貴報,幫我父親尋找昔日參加盧溝橋保衛戰的戰友孫文濤老人……』
元月7日上午,一個求助電話打進本報新聞熱線。打電話者名叫劉繼紅,聲音急切,似乎一下子要述說很多很多,那感情真摯的話語,迫切地想把人帶入歷史的長河。
『記得小時候,我看到父親身上有五六塊巴掌大小的傷疤,就好奇地問這是怎麼回事。父親說1937年在盧溝橋打日本鬼子,被日本兵的槍彈打的,與日本兵拼刺刀傷的……』在劉繼紅兒時的記憶裡,家裡曾來過好幾個叔伯,有的一只眼瞎了,有的沒了一條腿,操外地口音,都是他父親的戰友。
劉繼紅長大後纔知道:他父親1935年從山東菏澤縣老家入伍,在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120團3營12連當兵。父親跟他講起,在盧溝橋事變中,一起參軍的一個哥哥在執行偵察任務時,被日軍刺刀捅死。1937年7月7日當夜,他父親參加突擊隊連夜奔赴盧溝橋增援作戰,並在肉搏戰中負傷。劉繼紅記得:父親每每說到那些犧牲的戰友,神情凝重,淚光閃爍。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到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住在那裡的劉思遠老人的住宅倒塌了,劉繼紅隨後趕回老家。在清理廢墟中,劉繼紅意外找到一張4人合影的老照片,他們身著國民黨軍裝,還有一張1997年7月7日的《人民日報》。報紙和照片都已經發黃、老舊,用塑料袋包裹得很嚴實。劉思遠老人說,照片拍攝於1938年,那年他19歲,和3個盧溝橋保衛戰中負傷的戰友在後方醫院療傷時的留影紀念。劉思遠老人與照片上的那3個人,解放後一直失去聯系,其中一人還在盧溝橋保衛戰中有救命之恩。保留那份《人民日報》,上面有一篇題為『歷史不會忘記盧溝橋畔的槍聲』的文章,作者孫文濤,是29軍37師110旅219團的偵察參謀,盧溝橋保衛戰指揮官之一。劉思遠和兒子念叨,如果有生之年,能找到他們,該有多好。
劉繼紅告訴記者,他父親去冬不幸重病臥床,行動不便,今年身體更加不好,促使他越發地想盡快了卻父親的心願。《人民日報》上的那篇文章落款有作者簡介,孫文濤為齊齊哈爾鐵路(分)局離休乾部。估計孫文濤老人的年齡也在90歲上下。劉繼紅曾多次打長途電話,試圖尋找孫文濤老人,都沒有結果。他希望本報盡量幫助他們找到孫文濤老人的現在住址和聯系方式,以便早日取得聯系,通過孫文濤老人進一步尋找在當年盧溝橋保衛戰中幸存下來的他父親的其他老戰友。
希望孫文濤老人及其親屬以及知情人士見報後,能盡快與本報聯系,聯系電話13134524001或246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