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報告》剪切:2009年我省面臨的形勢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
2009-01-13 09:5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曹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13日開幕
吉炳軒主持大會
栗戰書作政府工作報告

東北網113訊(記者曹曦)今天上午9時,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隆重開幕,省長栗戰書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出席大會的代表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栗戰書在報告中說,過去的一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發達地區相比,用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來衡量,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思想解放程度不夠,改革措施不到位,開放意識不強,體制性矛盾沒有很好解決,國有經濟比重過大,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經濟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和活力。結構性矛盾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性轉變,尤其是科技教育優勢沒有充分發揮,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緩慢,重工業比重過高,農業比較效益下降,經濟發展缺乏強大的競爭力。民生方面欠賬較多,群眾困難問題沒有很好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遠。節能減排形勢比較嚴峻,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政府及部門職能沒有很好轉變,工作效率、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不高。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抓緊解決。 

  從去年9月開始,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省經濟發展的影響呈加重趨勢,外貿進出口、直接融資、利用外資、房地產等相關領域和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尤其是工業,已從最初的原油、焦炭、原煤、鋼鐵等行業,逐步傳導到裝備、食品等其它行業,造成我省部分主導產品市場萎縮,訂單減少,價格下跌,成本上昇,利稅縮減,效益下滑並嚴重影響到財政收入。目前,危機影響仍在擴大和加深,我省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更加復雜、嚴峻,面臨著巨大壓力。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深刻認識危機的嚴峻性、持續性和不確定性,增強懮患意識和緊迫感,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和應對之策,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謀劃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努力將危機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栗戰書在報告中說,金融危機的衝擊沒有動搖我省發展的基礎,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我省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發展的趨勢。從我省的發展基礎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機制有了根本性的改變,推動發展的動力增強。後發優勢明顯,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巨大,總體經濟實力和產業競爭力有很大提高,具備了一定抵御風險的能力。從我省特殊的省情和產業特點來看,經濟外向度還不高,虛擬經濟比重低,盡管在危機中受到了衝擊,但影響的程度並沒有超出我們的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我省作為農業、資源、能源和裝備制造大省,這些基礎產業是國家短缺而又必須加強的,其中一些戰略物資價格下跌是暫時的,前景依然看好。只要我們充分發揮優勢,加快產品優化昇級,這些產業必將煥發生機,穩健發展。我們始終對這些支柱產業的主體地位和支橕作用充滿信心!

  我們要堅持辯證地分析形勢,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分析事物,善於在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在矛盾相互轉化中創造發展條件。危機進一步暴露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使我們更深切地認識到,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就快不了;產業結構單一,特別是新興產業發展不起來,就抗不住風浪的襲擊;發展方式傳統、粗放,就必然被淘汰出局;體制、機制不活,非公有制經濟薄弱,整個經濟就缺乏活力;民生問題得不到改善,社會就難以保持穩定。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要把危機當作一個倒逼機制,逼著我們加大投資,改善發展基礎條件,改善民生;逼著我們加快調整優化結構,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實現發展方式轉變;逼著我們深化改革,在體制機制上尋求出路。

  栗戰書在報告中說,面對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我省雖然受到一定的衝擊和影響,但經濟主體沒有『傷筋動骨』,依然穩健運行,持續較快發展的大趨勢不會逆轉;雖然一些行業、一些領域面臨困難,但現有的產業多數處於上游產業,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具有較強的抗擊風險能力,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所處的基礎地位不會改變;雖然外部需求減少,有的傳統競爭優勢受到削弱,但整體發展潛力大、空間大的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不會喪失;雖然發展的征途充滿困難和挑戰,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國家密集出臺的各項應對政策,為我們戰勝困難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加快發展的機遇不會減少;特別是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煥發了全省上下謀發展、趕先進的熱情和動力,實現加快發展、後來居上的決心不會動搖。只要我們正確把握發展大勢,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振奮精神,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夠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我們一定要把應對危機作為擴大內需、增強發展拉動力的機遇;作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持續力的機遇;作為調整結構,強化基礎產業、核心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發展競爭力的機遇;作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解決體制、機制根本性制約,調整所有制結構,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發展創造力的機遇;作為大力發展公共、公益事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強發展凝聚力的機遇,緊緊抓住,充分利用,全力以赴,加快發展!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