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訊 題:永遠和老百姓在一起——記佳木斯市公安局四豐派出所民警王江
王英傑 東北網記者 雷蕾
在最普通的崗位上,在最艱苦的條件下,在最寂寞的山村裡,他一個人堅守了15個春秋,守衛著一方平安,創造了一方和諧。他就是全國社區民警學習的榜樣,公安一級英模,佳木斯市公安局郊區分局四豐派出所民警王江同志。
永遠和老百姓在一起
![]() |
資料片:王江扛著老自行車趟過水溝 |
松木河離佳木斯市區70多裡,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 1994年,王江從百裡外的老家調到這裡工作。當年條件艱苦,他一個月纔能回家一次,平時就吃住在辦公室。夏天還好的對付,冬天的時候王江可遭足了罪:派出所辦公室單薄的牆和僅有的一組土暖氣,根本就擋不住嚴寒,一到晚上臉盆裡的水都結了冰,他每晚睡前都是先戴上棉帽子、大口罩,然後再進被窩。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王江硬是扛了兩個冬天!
兩年以後,王江有機會離開松木河,可他卻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把家搬過來,紮根松木河!他說服妻子,賣掉在新城鎮的三間大瓦房,買下松木河村一間18平方米的草蓋房,一心朴實地當起了『山裡人』。對於這樣做的原因,他的理由是:『這裡的老百姓需要我。』
2004年,隨著鄉鎮體制改革,松木河派出所並入了臨近的四豐派出所。得知分局要在松木河設立警務區的消息後,王江主動要求留下,繼續承擔起7個自然屯,3個大農場的警務工作。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剛到松木河的時候,王江纔39歲,如今已是年過半百。松木河在王江的操勞下平安和諧,他完全可以走出大山,換一個工作條件好一點的崗位,可他依然堅守在那裡。在他的心中,這裡是他熱愛的土地,他的生命已經與這裡的山山水水、這裡的父老鄉親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永遠守望山村的平安
這些年,為了當地的平安與穩定,王江可是沒少費心。他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張貼到各村的醒目位置,這個號碼就成了松木河的『110』;十幾年來,王江的家門口每天晚上始終亮著一盞『小紅燈』。紅燈向百姓昭示著:這裡有警察,有事來找我。松木河的百姓說:我們看到紅燈,就覺得共產黨和政府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有了主心骨、有了依托、有了平安的保障。
在農村,婆婆媽媽、雞毛蒜皮的事情很多,防火防盜、維護穩定的工作更是不少。大到山區防火巡邏、抗洪救災、財物被盜,小到豬拱院子、丟雞丟鴨、鄰裡糾紛,老百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江。身為方圓百裡惟一的警察,王江每天都忙得團團轉。清晨,人們還在沈睡時,他就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上路了,傍晚或是深夜,忙了一天的他纔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來。遇到山梁他就推車步行,碰到小河他就扛車趟水,夏天大雨滂沱時,他摔個跟頭就成了泥猴;冬季漫天飛雪時,他常常灌得一脖子雪花,可他從來沒喊過一句苦,也沒叫過一聲累。人們對王江這些年走過的山路進行大致統計後得出了這樣的數字:超過10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赤道兩圈半。
14年裡,王江的腳步遍布了轄區的每一個角落;14年裡,每年都得為那輛陪伴他二十多年的飛鴿牌自行車更換三四次外胎,每年他都要穿壞6雙膠鞋或布鞋。多年的奔波勞累摧垮了王江的身體,1999年,他被檢查出患有肝硬化,住院期間,他心裡總是放心不下工作,偷跑回松木河三趟,只在醫院住了20天就結束了本應是兩個月的療程。此後的八年裡,他做過七次檢查,每次都得到大夫住院治療的忠告,可他卻總沒把病情放在心上,疼了吃點藥,實在挺不了就打幾針,說什麼也不休息。他常說:『我有點病是小事兒,可這五百多戶鄉親的大事小情我說啥也放不下!』
近年來,王江裁決、調解的156起治安案件,當事人全部滿意;轄區內的村屯、農場沒有發生一起破壞農業生產的案件。當地群眾說,我們白天上地乾活家裡不用擔心;秋收時成堆的糧食堆放在地裡,誰都不怕丟!市裡的通訊部門在松木河安裝通訊塔,大批的鋼架、角鐵被運到了村裡,就堆在村裡的路旁,兩個多月的施工期,幾十噸的鋼材連一個螺絲圪塔都沒丟過,施工單位的領導說,松木河真是一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好地方!
![]() |
王江自制的治安防控圖
|
永遠做群眾的貼心人
王江有著一顆質朴、赤誠的心,每當看到父老鄉親們遇到了難處,他都不遺餘力地幫助解決。
2006年的農歷大年初七,團結村王允武夫婦唯一的兒子一家三口慘遭車禍,兒子兒媳喪生,只有小孫子僥幸脫險。王江從收殮到安葬一直陪在他們身邊。辦完喪事後,王允武想起兒子生前曾經說過,為了給孩子上學在市裡存了一筆錢,可他們既找不到存折、也沒有密碼,更不知道存在哪家銀行了。無奈之下,他們想到了王江。王江二話沒說,只要一有空就陪著王允武往市裡跑。開證明、做公證、跑銀行,二十多天後,他們終於查到了這5000元救命錢的下落。
2006年5月,村民陳金芬乾活時胳膊摔成了骨折,醫治的時候因為沒錢停了藥,王江知道後馬上給拿了500塊錢,還用自己十幾年的聲望給陳金芬回家後賒帳打針擔了保,王江對衛生所大夫承諾,到秋天打糧的時候她要還不上藥款,我來還!現在一提起這事,陳金芬就感動得直掉淚,她說:『他自己也不寬餘,卻在我最難的時候幫我,真是個大好人啊!』
急人所難的事,王江做過不知多少;情系百姓生活,為群眾求生存謀發展的大事,王江也走在前頭。
2006年,樺川縣的一個養殖戶看中了村裡空閑的廠房和地理環境,打算投資辦養豬場,但他擔心偏遠山村治安環境不好,人生地不熟挨欺負,遲遲不敢把這事敲定。王江聽說後,主動找到投資方介紹村裡的治安情況,還向人家擔保,說自己對養殖場安全方面的事一包到底。養殖戶這下打消了顧慮,果斷投資開起了養豬場。豬場不僅直接給村裡帶來8萬元的經濟效益,還帶動村民發展養豬業,不少村民因此脫貧致富。2005年,村民們與大連的客商簽定了60噸的山菜收購合同,可誰曾想當年山野菜出現了減產,全村人的采摘量也不過只有40噸。違約要賠款,大伙發了愁。王江一聽說,也急在心上。隨後的幾天裡,王江找戰友,訪鄰村,找尋山菜貨源,幾天後,20噸山野菜全部到貨。村裡人都說:『三哥做的這事,我們不但沒賠上,全村老少還有了賺頭,他給我們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兒!』
![]() |
老伴謝淑琴在家當起了『義務協警員』 |
永遠保持清廉的本色
王江盡全力幫助別人,可自己卻家徒四壁。十八平方米的草房,他一住就是13年;家裡除警服外最貴重的衣物,是97年春節妻子花120元給他買的一套西服;他和家人一周也吃不上一次肉,連自己家小雞下的蛋都捨不得吃,攢起來換錢買藥。盡管經濟拮據,他也從不利用權力謀私利。松木河林場就在他的轄區內,有人勸他去要點木耳段搞副業,他一笑了之;還有人勸他在農場弄幾片耕地,他也從未張嘴。王江愛吃苞米,村裡的群眾說:我們都有成片的苞米地,要吃就到地裡隨便掰幾穗吧,可王江自可在自己家的小院子裡種苞米,也不佔群眾的一點利益。
多年來王江一直資助群眾,沒有一點積蓄,眼前卻面臨著巨大的支出:兒子結婚貸款買房,首付款就得5萬元。2007年,公安部、人事部聯合授予王江同志『一級英模』榮譽稱號,並頒發5萬元獎金,當地政府也投資建設了『王江警務室』。得知這個消息後,所有人都松了口氣,以為王江的經濟狀況能緩和一下。可獎金頒發的時候王江當場就向黑龍江省公安英烈基金會捐贈了兩萬,王江說:『榮譽是社會給予的,理應回報社會。』
辦公、生活環境改善了,可王江一如既往,清貧得接近寒酸。人們看得見的是他家裡的陳設一如當年的茅草屋,沒一件像樣的家具,仍擺著那兩只在部隊當先進時得的行李箱;看不見的是為兒子籌備婚事欠下的幾萬債務。既便如此,王江還是一心想著老百姓的利益,2007年8月,王江從獎金裡拿出5千塊錢,給村裡安上了9盞路燈,再一次把關愛送給了父老鄉親。
兢兢業業的15年,從始至終的15年,矢志不變的15年,駐村民警王江用行動豎起一面忠於職守、無私奉獻的旗幟,這面旗幟永遠飄揚、永不退色,永遠是公安民警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