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 時間:2009年1月12日下午
地點: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405會議室
現場:大米,承載著黑龍江人太多的驕傲與使命,事關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米業開發,自然也就成了農業組政協委員們說不完的話題,從旱改水到大型灌區建設,從大棚育苗到品種改良,年年上會,大米產業的發展話題不絕於耳。而今年,話題兒卻以『危機』為主題。
『我們龍江大米的品質優勢並非沒有挑戰,據我所知,南方一些糧食產區通過品種改良,已經生產出了品質與我省相近的水稻。』省農科院副院長肖志敏的發言,引發了農業組委員熱議大米『居安思危』的話題。
肖志敏說,據我所知,這個現象去年已經出現。我省大米主要銷往南方市場,由於當地多為秈稻,而我省出產的是口感營養俱佳、品質優良的粳稻,因此即便千裡迢迢運去,比當地米價略高仍深受市場青睞。但如今人家堅持不懈地改良大米品種,一旦當地粳稻成了氣候,我省大米銷售受衝擊是必然的結果。
『讓人著急的是,我省許多企業對市場的這些變化反應很不夠。』康忠寶委員主動加入到話題中來。他說,雖然南方大米在品質上不如我們,但人家守家在地的,運輸方便,產品具有價格優勢,而我省大米銷售由於運距遠造成的成本偏高,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劣勢。兩者相抵,究竟誰能最終贏得市場或者說贏得更大的市場,就看各自的營銷本事了。我們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雖有優良的產品眾多的企業,卻沒有幾個叫得響的大品牌;雖有大量品質優異的好產品,卻缺乏整體的包裝策劃與市場宣傳,而開拓市場,品牌就像敲門磚,是最關鍵的要素。
他的話,深得來自企業界的委員、哈爾濱綠寶石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任遠的贊賞。馬任遠接過話茬大聲說,『在這方面我有深刻體會。按說在黑龍江的米業同行中,我是小老弟,公司成立僅3年,但就因為我們堅持以品質定生存、以品牌拓市場,去年成功躋身黑龍江十大糧食品牌行列,與創業多年、名揚國內外的北大荒米業、九三油脂等行業龍頭成了一個戰壕的戰友。而這份榮譽,對我們的產品銷售絕對是最大的王牌。過去在各種展銷會上,是我主動找下家,自打被評上了十大名牌,就變成了銷售商主動找我了。』
馬任遠說,為了打品牌,他們付出了很多,不但在生產中堅持統一品種、統一供肥、統一收獲,寧願增加成本為保證品質也堅持做到了單收單儲單加工;更為樹品牌闖市場付出了大量資金,公司每年都拿出銷售收入的5%,用於產品品牌和企業形象宣傳。
『說這些,倒不是為誇自己,真的是感到我們的一些同行在品牌打造上,與當今市場存在著太大的思想差距與現實努力了。身在行內我知道,盡管我們的大米享譽國內外,但面臨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已經到了必須「居安思危」的時候了,不僅是南方優質米在銷量上的衝擊,在產品價格上的衝擊也將逐漸顯現,這勢必影響企業的利潤空間,連帶的就是產品開發、市場開拓及企業發展後勁不足,企業不強了,農民增收又從何而談……』馬任遠越說越激動,將大家的情緒也帶動起來。『對,我們聯合寫個提案,題目就叫龍江大米必須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