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 時間:2009年1月12日下午
地點: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417會議室
現場: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第十組的分組討論會場氣氛熱烈。小組的50名政協委員絕大部分來自於基層醫療戰線,話題一開頭就直指百姓用藥安全問題。在這裡委員們徹底做了換位思考,站在百姓和患者的立場,講述藥品安全隱患、探討醫保藥費的合理報銷方式等問題。
莫把廣告當成『用藥指南』
話題的發起者是省政協委員張曉丹,她最先在會上提起百姓購買OTC藥品的安全問題。張曉丹說,許多人都認為在藥店買非處方藥是件安全又簡單的事情。其實不然,用藥時間超長和用藥過量極易引起藥物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就拿在農村人們使用得最為頻繁的去痛片來說,它就會讓人產生精神依賴。
張曉丹對各類藥品廣告所帶有的強烈誘導性也充滿懮慮:現在藥品廣告鋪天蓋天,許多老百姓潛移默化地把廣告當成了『用藥指南』,廣告說什麼藥好就買什麼。而事實上,某些藥品廣告的內容是缺少科學依據的。建議有關部門在嚴把藥品廣告關的同時,加大為百姓普及醫藥知識的力度。媒體可以開闢欄目,介紹用藥安全知識;藥店也應提供相應的購藥諮詢和指導。
中藥也有用藥安全問題
除了OTC藥品,中藥注射劑也存在著用藥安全問題。省政協委員李為民細致地談起了中藥注射劑的安全隱懮。李為民說,去年中藥注射劑安全問題屢發:去年10月完達山制藥廠生產的刺五加注射液被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緊急叫停。此外,山西太行藥業生產的茵梔黃注射液也導致了4名新生兒發生不良反應。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不良反應中心反饋,每年藥物不良反應當中有14%是由中藥引起的,其中75%是中藥注射劑引起的。中草藥注射液中存在著大量的鞣質微粒,如果在靜脈給藥時添加中藥注射劑,藥液中會產生更多微粒,極易誘發血栓、靜脈炎等病癥。
李為民說,中藥注射劑是我國的特色藥品,應保護和珍惜,所以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整套制度,為中藥注射劑把好安全關。這其中,加強中藥安全性和毒理學研究,完善中藥注射劑上市前後的監管制度,建立中藥注射劑潛在致敏源篩選和致敏源篩選數據庫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確定更為合理的醫保制度
用藥安全固然重要,而藥價問題也是老百姓用藥時最放在心上的一件事兒。李為民委員說,最近國家剛剛推出了藥事服務費,取消了醫院對於藥品7%到15%的加價,為了補貼醫院的損失,實行藥事服務費。對此,大家評判不一。其實,對於醫院來說,藥品收入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如果取消了藥品加價,又不給出相應的補貼,那麼很多中小醫院可能就要面臨倒閉。因而他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完善我們醫療保障制度。如果老百姓只需拿出不多又很合理的一部分錢就可以看病、買藥,自然不會有人關心這個藥價加在誰的身上了。
說到紛繁藥價帶來的影響,省政協委員徐美菊接過話頭,用自己的調查算了一筆賬:一個糖尿病患者在省內某醫保定點醫院住院靜點葡萄糖和鹽水,價格都是7.94元一袋。這個患者住院兩周,用糖和鹽水36袋,參保職工按90%報銷,醫保基金需付257.26元,個人需付28.58元。但是葡萄糖和鹽水可選的品種有幾十種,醫院如果給患者用2.3元一瓶的葡萄糖或鹽水,患者同樣是用36瓶藥品,省醫保基金只需付74.52元,患者個人只付8.28元。算完賬,徐美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建議醫保部門進一步修改和重新規定醫院用藥的基本價格,針對某一品種藥品價目繁多的情況,可以取其中間值,這樣在報銷過程中既可以節省醫保基金,又可以讓百姓看病少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