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訊 筆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中國南極長城站衛星網絡通信系統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該通信系統極大地改善了極地工作者的生活質量,縮短了與國內的距離。日前,正在長城站工作的黑龍江省科考隊員韓惠軍、劉文成、張洪文通過網絡,發回了科考日記和拍攝的近百張照片,而在過去,從南極發回國內的照片1張就要花1000多元。
據黑龍江測繪局極地測繪中心主任吳文會介紹,南極衛星網絡通信系統是利用國際通信衛星組織的Intelsat衛星,將信號從南極傳輸到上海電信衛星地面站,通過專線連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網絡系統。經過衛星信號一路順暢的『接力跑』,中山站和長城站成為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遠程用戶,三方組成了一個廣域網,均能實現電話、傳真、上網和數據實時傳輸。據介紹,在衛星網絡系統開通以前,我國南極考察隊員和外界互通有無,只能借助海事電話,不僅價格昂貴,而且無法查詢信息或傳輸數據。南極衛星網絡通信系統全部建成後,中國南極長城站與祖國的溝通距離將大大縮短。據了解,按計劃,中山站的衛星網絡通信系統也將於年內建成。
另據介紹,截至目前,南極昆侖站的建設已完成主體建築的雪面基礎處理,開始搭建站體鋼結構的不鏽鋼腳柱和框架。在建站期間,南極科考工作也同時展開。據專家介紹,此前中國科學家用冰雷達確定深冰芯鑽孔位置時獲得了現場調查數據,冰穹A地區的冰體平均厚度為1680米,該厚度變化明顯,探測所發現的最大冰體厚度達到3132米,大大超過此前的推測,這一狀況有利於內陸隊在冰穹A地區鑽探到反映120萬年前地球氣候特點的冰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