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訊(曲慧 隋洪波 平靜 楊禹) 『大病去醫院,小病跑藥店』的經歷想必許多人都有過。生病到了醫院,同樣也遭遇『看病難,看病貴』的苦惱,即使如此,大多數人也不會選擇去社區看病。如何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人纔隊伍建設,如何分流不同的就醫人群,如何多渠道豐富醫療資源,緩解看病難,引起參加黑龍江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們的強烈關注。
【背景】
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合理分工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增加基層衛生服務供給,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是城市醫療衛生改革大事所趨。
據了解,黑龍江省在早已確定的全省衛生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面完成我省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各項任務及目標,市(地)級以上城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市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使社區衛生人口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問題】
因為社區醫療的發展還存在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未完全列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機構、有些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缺少專職的具有豐富經驗的全科醫生、一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少必要的醫療設備、個別從事醫療衛生服務的人員素質較低、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百姓看病依然湧向大醫院。而就此造成的看病難、看病貴依然無法破解。
【建議】
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任務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向導,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為重點,滿足社區基本衛生服務需求,開展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只有搞好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纔能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 |
九三組的委員們在小組討論進行交流 |
民革省委建議,各級政府在制定各項工作計劃時,應把人民的健康指標納入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計劃,在人財物上為社區衛生服務提供保障;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相關政策,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所花費用個人自付比例應低於在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所花費用,並明確規定可用醫療保險基金來支付的社區衛生服務項目。
另外,中醫藥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等珍寶,它不但對常見病、慢性病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價格低廉。因此,不但要推動中醫藥進入社區,而且要大力提倡使用中醫藥。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功能也要進行調整。應該以社區的老人、孩子身心保健、醫療和康復以及健康教育為重點,方便群眾,維護病人的健康,滿足其完整的健康需求。
九三學社建議,必須建立可行的雙向轉診制度。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的雙向轉診存在許多問題,絕大多數沒有簽訂雙向轉診協議,就是有一紙協議的雙方,社區向醫院轉診的佔絕大多數,而醫院轉向社區的幾乎是零。建議政府指定在一定范圍內有一所上轉的醫院,醫院對不需特殊治療檢查、處於康復期的患者要及時轉向社區。此外,對公立醫院的法人在雙向轉診完成情況方面應有相應條款作為綜合目標考核內容,並與其利益掛鉤。還要加強對社區醫務人員隊伍的在職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全方位服務的醫療水平,努力達到全科醫生的要求,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更好的為轄區居民的身體健康服務。
![]() |
楊寶峰委員建議要發揮老專家的餘熱 |
楊寶峰委員認為,離退休老專家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高智力人纔資源寶藏,社區建設和發展將是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戰略之一,在現代社會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越來越多的功能,老科技工作者生活在社區應將自己融入社區大家庭中,辦事處及社區應盡可能給他們再做貢獻搭建舞臺。建議,組成老專家衛生團體,有組織地發揮他們的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