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 早日實現千億斤糧食目標
2009-01-15 23:33:52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筱 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高景峰委員在大會上發言
  東北網1月15日訊(記者杜筱 印蕾)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15日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16位委員作大會發言。高景峰委員圍繞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早日實現千億斤糧食產能目標作發言。

  以下是發言全文:

  去年以來,按照建設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總體思路,佳木斯市與農墾建三江分局在佳木斯市所屬的富錦、同江、撫遠三縣(市)和農墾建三江分局所屬的15個農場,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到2008年底,一局三縣(市)的農業規模化生產面積已達到1188萬畝,佔試驗區建設規劃指標的59.4%。糧食總產增加到136.5億斤,比上年增長了15.6%。在規模生產面積不斷擴大的同時,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昇。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了51%,與上年相比上昇了一個百分點,農業標准化率達到80%。

  農民收入顯著增加,三縣(市)農戶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5710元,比上年增長20%,農場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10719元,比上年增長15.4%。

  一年來的實踐證明,佳木斯市和農墾建三江分局合作共建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對於推動農業發展、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為了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打造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的戰略部署,樹立糧食生產示范樣板,下一步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應該堅持長遠規劃和近期重點工作相結合的原則,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當前試驗區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的階段性目標,突出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加快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步伐,為早日實現千億斤糧食產能目標奠定基礎。

  1、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佳木斯市和建三江地區水利資源豐富,境內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水資源利用量僅佔總量的3.5?,開發利用潛力極大,並且優質高產的水田擴面擴產潛能也比較大。未來五到八年,『兩江一湖』項目重點建設佳木斯境內的三村、臨江、烏蘇鎮3個灌區工程,以及松花江老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其中三村、臨江、烏蘇鎮灌區為新建工程,可新增水田126萬畝,松花江老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可新增水田263萬畝。以上新增和續建水利項目可新增水田面積389萬畝,需投資50億元。按照旱(大豆)改水(水稻)畝增產800斤計算,389萬畝新增水田可增產糧食31.1億斤,每投資1元水利建設資金,即可增加糧食生產能力0.62斤。為此,建議省和國家對上述水利設施項目能及時足額地注入建設資金,並優先考慮續建配套工程,使其與新建灌區工程享受同樣的政策待遇。

  2、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由於歷史的原因,佳木斯市的大規模農機作業化程度較低,全市100馬力以上拖拉機僅有192臺,佔全市拖拉機保有量的0.25%。受機械能力的影響,全市年度深松整地面積只佔旱田面積的五分之一,嚴重制約著土壤耕作制度改革的進程。按照佳木斯市糧食生產種植結構調整規劃的要求,到2015年全市水田面積將達到700萬畝左右,旱田面積1000萬畝左右,需要新增大中型拖拉機3700臺(套),水稻插秧機2萬臺。據測算,佳木斯市的旱田機械化平均畝可增產100斤,水田機械化平均畝可增產150斤,兩項合計可增產糧食20億斤。建議省和國家有關農業機械化方面的優惠政策能夠向佳木斯市傾斜,以充分挖掘佳木斯地區的糧食生產潛力。

  3、加強農業生產的科技支橕。搭建好農業科技平臺,不斷增加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是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和糧食增產增收的重要保障。為此,建議以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佳木斯水稻所和省農墾科學院為依托,打造科技創新發展平臺;以『局(院)市共建』、『場(院)縣共建』為牽動,建設農業科技園區;依托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和省農墾科學院,大力實施良種化項目;依托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組建『產學研』聯合體,構建產業與科技相互支橕、經濟與技術緊密結合,與東北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區域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依托建三江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中試基地,突出糧食生產項目,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建設三江平原地區農業科技創新轉化承接基地。

  4、建立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及管理體制。結合打造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對佳木斯市和農墾建三江分局共建的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制定和完善一攬子政策予以扶持。

  一是產業政策扶持。著眼於促進東北粳稻、玉米、大豆等優勢農產品的培育生產,針對有關高效生態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以及鼓勵探索新的土地流轉模式,實現農田連片耕作等,出臺整體配套政策。由國家、省投資或需要國家、省核准或批准的重點涉農產業項目,以及相關科技項目基金等,在同等條件下應該優先考慮安排在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

  二是財稅政策扶持。通過采取投資稅收減免、再投資返還等方式,對糧食深加工及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實行稅收優惠;調整龍頭企業用電、用水價格;增加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支付規模,在農業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方面,對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予以傾斜。

  三是涉農項目資金打捆使用。建立以規劃定項目、以項目定投資的支農投資管理制度,完善支農投資協調機制。將農業綜合開發、農機裝備、種子工程、科技扶貧、退耕還林、生態環境建設、以工代賑、新農村建設等涉農項目及資金進行配套打捆,按照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的部署予以統籌落實,以加大政策資金對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支持力度。

  四是建立強有力的協調組織機構實施專項推進。建議由省委、省政府確定一名省級領導掛帥的,成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專項推進組,專心研究、專門謀劃、專一推進,確保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推動我省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發展。

責任編輯:路雲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