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6日訊 出路一:建立多元化交通模式
政協委員高金鵬:我省公共交通有較大發展,但狀況並沒有明顯改善。一方面是交通擁堵現象嚴重,尤其是主城區上下班交通高峰時段;一方面則是公交企業面臨諸多問題,運營狀況不佳,公共交通總體狀況已難以滿足市民出行要求。應該加快落實『公交優先』,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以軌道交通為骨乾的多元化交通發展模式。
這事必須得加大政府主導力度,建立起適應城市發展要求的大交通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公共交通運營機構,確保公共交通能保持長期的高質量和可靠的服務水平,財政應予以大力扶持。公交公司不是營利單位,提高職工待遇的錢不應該以提高公交票價的方式來獲得。
同時,要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中國目前正在建設的軌道交通有北京城市輕軌鐵路、深圳地鐵一期工程、南京地鐵項目等,將與公交、地下軌道交通實行無縫換乘。通過對多種運輸方式的全面整合,形成綜合、協調、高效的運輸體系,不僅可以緩解道路交通壓力,還可降低能源消耗,減輕生態破壞,為經濟發展和百姓出行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與人性化服務,實現交通與土地使用、環境、城市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出路二:增強道路規劃管理科學性
政協委員潘忠:哈爾濱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為解決交通阻塞問題采取了很多積極的措施,雖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覺得,除了對行政中心、商服中心、增擴路等方面的建設進行合理規劃外,在現有道路自身管理方面很有潛力可挖。
第一,適當增加單行路的數量。外地就有成功的做法,如澳門,路窄車多,但其繁華的地方多是單行路,所以感覺不到太多的擁擠。
第二,在較窄的道路上,車輛應該單側停放。特別是一些區街道路,原本就不寬,兩側都停車,很難錯車,不堵纔怪。
第三,在有十字街口的道路上不得停放叫賣商品的車輛。這是車輛阻塞較為嚴重的致因,而且影響司機視線,很不安全,像哈市的南崗區革新街與聯部街、革新街與營部街的交口處等都存在這類問題。應采取一定的措施,並立上標志牌,再進行嚴格的執法,必將對交通阻塞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出路三:打造快捷舒適公交
政協委員張蘭:我家住哈爾濱市道外區,每天都乘公交車上下班,所以對於哈爾濱的公交發展有很多感受,並把這些切身體會形成提案,建議改善乘車環境,打造快捷、舒適公交,緩解交通壓力。
一、等車時間過長。我就曾有等車45分鍾的經歷,在寒冷的冬季,特別是上下班高峰,很多線路的站臺上都簇擁著眾多的等車乘客。要真正解決乘車難,政府應加大對公交的投入,增加運營車輛,同時對容易造成堵塞的公交行駛路段加強管理,分流疏通車輛,解決公交運營的瓶頸,縮短等車時間。
二、公交車報站不規范。現在幾乎所有的公交車都采用中英文兩種語音報站,但有些公交車的英文報站是中英結合,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聽不懂,既然采用了中英文報站,就應做到准確規范。
三、公交車報站應清晰。有些公交車報站的喇叭安在車前部,且報站的語速過快。現在都是後門下車,乘客上車後都向車箱後部移動,人多時,後面的聽不到報站,應在車箱前後或在車箱中部安裝喇叭,且報站應清晰,語速不要過快。
四、車況差。很多公交車破舊不堪,衛生差。各公交車隊應設衛生監督檢查員,定期檢查,督促清洗車套。還有很多公交車內非常冷。管理部門應做出硬性規定,室外溫度低於多少度,必須開暖風,並將規定公示,接受乘客的監督投訴。